寸草心报不了三春晖(图)

又是一个母亲节,想起来有些发愁!

为什么这么说呢,您知道英国人爱送卡这个"毛病"吧?生日卡、节日卡、谢谢卡、致歉卡、搬家卡、退休卡、生孩子卡......几乎到了无事不发卡的地步。进入2008年以来,新年、生日、春节、情人节,一个接一个,家里遭受的卡片冲击,如同海啸,一浪高过一浪。

母亲节传统的礼物是鲜花

这不,母亲节即将到来,复活节紧随其后,看来,客厅里的卡片展还得继续开下去。

早两个星期,一时疏忽,忘了抵制情人节。现在我有备而来,复活节咱不能不过,但是我已经向家人宣布,今年,我要"抵制"母亲节了。

我不愿意再向花店、卡片店、餐馆支付不合理的价格。我也不愿意再次体验瞬间即逝的满足感之后的失落。

根据英国零售集团估计,今年的母亲节(3月2日),英国商家的"进帐"可能会高达16亿英镑,与去年相比增加6%。其中,光是花在购买贺卡上的钱就将达到8500万英镑。

母亲节,最受欢迎的礼物是鲜花,英国人将花2.3亿英镑用于购买鲜花。其中,玫瑰和郁金香特别走红,分别各占鲜花销售总量的11%。

看来,虽然经济要衰退、账单不断高涨,英国的孩子们还是有"孝心"的,愿意为妈妈掏腰包。

让我感到既好笑、又欣慰的一点,母亲节售出的鲜花总量将超过情人节!市场调研公司Nielsen的高级经理沃特金斯调侃地说到,看来,更多的人愿意给老妈花钱,而不是情人!

母亲与情人,孰轻孰重?

但是,鲜花、贺卡、巧克力,如此的示意,带来的只能是瞬间的满足。坦率地讲,多少人曾经在交换这些象征着"真爱"的礼物几分钟后就吵架呢?

回顾一下英国母亲节(Mothering Sunday)的历史由来,和向母亲表示爱心并没有任何关系。大约从16世纪开始,英国的家庭要在大斋月(Lent)的第四个星期日去住家邻近的大教堂(又称其"母亲教堂")做礼拜。出外打工、学徒的家庭成员这天通常放假回家。时过境迁,母亲教堂虽然不去了,人们仍然用这一天回家探望家人和母亲,久而久之,就有了母亲节。

现在流行的这些个母亲节的做法,其实来自美国的母亲节(Mother's Day)。

母亲节已经不仅仅再是要向母亲表示谢意,感谢她从经历非人的痛苦生下你以来直到今天为你付出的一切。我们这个现代、商业化、资本主义的社会已经把母亲节变成了一个人们用商品来展示、证明自己爱心程度的一天。

鲜花、贺卡、巧克力,已经不足以证明孩子们的爱心,精明的商家还不失时机地推出了首饰、大餐、休闲、美容等等母亲节特别礼物,大有不把你的腰包掏干决不罢休的势头。

再想想成千上万的"后妈"们。现在英国,离婚率越来越高,有统计数字说,到了2010年,两个人结婚、生子、白头偕老的家庭模式就不会再是主流了。那么,"后妈"的母亲节会否只能在失意中度过呢?

特殊地位

报答母亲恩情的方式因人而异

母亲,是在人们心中占据着最特殊的位置的那个人。为什么你生活中最特殊的那个人需要某个特定的日子来体验自己的特殊呢?

情人节,母亲节,正是其中强烈的感情色彩为商家提供了炒作的依据。

试想这样两条广告,"小保姆日,请给自己的小保姆买条金手链吧","母亲节,请用一只金表告诉母亲你时时刻刻的牵挂"!哪一条能起到促销的效果呢?

我说抵制母亲节,正是要抵制其间的商业化。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个拥抱,为妈妈做顿饭,向更"现代"的妈妈们发张E卡,心意到了,就行了。

中国有句古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的正是,孩子象小草一般的那点心意,怎么能够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爱?

远在中国的妈妈,近年西化了不少,"洋节"也都知道,所以我也会打去电话;自己的孩子能从花园里为我摘来几朵春花,也就心满意足了。

(2008年2月27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