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长涉嫌抄袭美国莱斯特·布朗招国际玩笑
内地网民自发的网络打假再添一幕,一位部长级干部的新著被指多处抄袭,甚至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布朗的著作也被抄袭。另有网友致电周曾任职过的边远地区银川市的机场,证实当年并没有一万多人前往机场送行周生贤。继华南虎事件后,大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藏羚羊通过青藏铁路的照片也被指造假。但最令人关注的是部级高官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新书《机遇与抉择》被指多处抄袭。虽然官方四处封杀该打假事实,但仍有网友坚持不懈地指证。威廉亚洲官网 出现在新华网发展论坛和大陆南方的凯迪网论坛里,有网友指出周书涉嫌抄袭了莱斯特·布朗《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中文版中的两段文字。从网友提供的对比看,这两段文字几乎是一字未改,未加任何引用说的直接剽窃。
另有网友指出,广为流传的周生贤从宁夏离任时曾有一万多人自发地前往机场送行的报道可能有夸大之嫌,网友指出:「周老虎的大哥当年从宁夏赴京上任,据报道说有一万多群众自发前往机场送行,场面十分感人。有人提出疑问:其一,这一万多人是谁通知他们来的?如果当事人决心要悄悄走,谁会放出消息。其二,一万多人前往机场,银川的机场外面,怕是连两千人也没地方站,这一万多人涌去了咋站?其三,据银川机场的老工作人员说,机场历史上从没有发生过一万多人前往送行的事,最多的也就是去年,去麦加朝圣的哈吉回来,来了许多接哈吉的回族同胞,最多也就二千人已经把机场和高速快弄瘫了。」
另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自二月初以来,已有上百个帖子讨论该事件。
附:威廉亚洲官网 发现:美国的布朗姓周,叫周布朗
作者:一直盯着你
威廉亚洲官网 发现:美国的布朗姓周,叫周布朗
如果我的指证是错的,那么按照周老虎的做假思路和逻辑,美国的莱斯特·布朗应当姓周,叫周布朗。
抄袭的基本功夫,应该是抄那些名难以见经传的,这样不好查,也便于蒙混过关,但总是有人不在乎这些,为了提高自己文章质量,专抄牛人的。久走夜路必撞鬼。也许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话:一朝权在手,便称王称霸,天不怕地不怕了。
学术良心,怎么着也应该讲一些吧。即如此不怕,不讲究,怕是名利已蒙了心。即已蒙心,只为名利,且也不管今上如何提拔,民间先给他一职,曰:周文抄公,位列三公,权势侵天,逮谁抄谁。
注:下附的抄袭证据,有枪手跟帖说是「参考引用」,但哪有无任何标注、说明的引用?书中也没有说是引用人家的,完全以作者自己的口气写出。
附:
偶看新华网上某官的新著《机遇与抉择》其中一节「‘友好'内涵丰富深刻」中居然有二段是抄了大名鼎鼎的布朗的。这官大了,欺负一下国人也就罢了,谁让你官大得别人不敢较真呢,但你把老美布朗的东西也抄了,就太现眼了。没办法。立此存照。
官老爷文章地址: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8-01/25/content_7496518_2.htm
被抄原文:莱斯特·布朗2003 年出版的《B 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中文版网络PDF文件第20页
被抄文章可下载看:http://paper.solidwaste.com.cn/onload/200701041718306231055.pdf
第一段抄袭的文字
官老爷文:
美洲的玛雅文明发源于现在的危地马拉低地,从公元250 年起一直兴旺繁荣,直到公元900 年左右才宣告终结。玛雅人将农田修在高起的地块上,周围环以饮水的沟渠,发展起了耕作方式相当复杂、单产相当可观的农业。玛雅文明的结束明显地与下降的食物供给有关。砍伐森林和土壤侵蚀破坏了农业,气候的变化也对农业产生了一定影响,食物短缺激发了各玛雅城镇间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的内部冲突。如今,这里已经是丛林莽莽,重新听命于大自然的处置。
被抄的布朗文(《B 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中文版网络PDF文件第20页):
美洲的玛雅文明与苏美尔文明相似。这个发源于现在的危地马拉低地的文化,从公元250 年起一直兴旺繁荣,直到公元900 年左右才告终结。就像苏美尔人一样,玛雅人也发展起了耕作方式相当复杂、单产相当可观的农业,他们将农田修在高起的地块上,周围环以引水的沟渠。
如同苏美尔文明一样,玛雅文明的结束明显地与下降的食物供给有关。对这一支美洲文明来说,砍伐森林和土壤侵蚀破坏了农业。气候的变化也可能对农业产生了一定影响。食物短缺显然激发了各玛雅城镇间因争夺食物而导致的内部冲突。如今,这里已经是丛林莽莽,重新听命于大自然的处置。56
官老爷文:
还有一个例子,告诉「因过致溃」的现象。1944年,美国海岸巡逻队把29只驯鹿带到白令海上的圣马太岛,作为岛上工作站19名人员的食物补给来源。一年后二次大战结束,基地关闭,人员撤离岛屿。1957年,当美国鱼类与野生动植物管理局的生物学家戴维。克莱因来到圣马太岛时,被这里的景象震撼了:1350只驯鹿分布在332 平方公里的岛屿上,岛上供它们进食的地衣有四英寸厚,一派鹿肥草美的动人景色。然而,由于不存在食肉动物的威胁,驯鹿数量猛增,到1963年已经达到6000多只。当克莱因1966年重返故地,却发现岛上遍布驯鹿的尸骨,同时地衣已所剩无几,只存活着42只雌鹿和一只并不健康的雄鹿,幼鹿一头也没有,一片凄凉景象。结果到了1980年左右,这些仅存的驯鹿也全部死光。
被抄的布朗文(《B 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网络PDF文件第15页)
生态学家对「因过致溃」现象是十分熟悉的。其中一个他们最常援引的例子发生在1944 年,当时,美国海岸巡逻队把29 只驯鹿带上位于遥远的白令海上的圣马太岛,权充岛上工作站19 名人员的食物补给来源。一年后二战结束,基地关闭,人员撤离岛屿。1957 年,当美国鱼类与野生动植物管理局的生物学家戴维·克莱因来到圣马太岛时,发现这里一片兴旺,1350 只驯鹿分布在332 平方公里的岛屿上,岛上供它们进食的地衣有4英寸厚。由于不存在食肉动物的威胁,致使驯鹿数量猛增。到1963 年已经达到6000只。然而,当他1966 年再次来此,却发现岛上遍布驯鹿的尸骨,同时地衣已所剩无几,只存活着42 只--41 只雌鹿和1 只并不健康的雄鹿,幼鹿则一头也没有。1980年左右,这些硕果仅存的驯鹿也全部死光。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