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千山万水的郦道元 (图)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县)人,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自小博览奇书并喜好游历,曾跟随做刺史的父亲久居山东。成年后常因职务关系,周游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都细心勘察水道,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等。
* 水经注
原本《水经》记载的河流仅一百三十七条,而郦道元的《水经注》则连细小的支流也不放过,所以《注》里记述的大小河流多达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几乎是《水经》的十倍,此外还有五百多处湖泊和沼泽,二百多处泉水和井水等地下水。
郦道元详细记下某些河谷的宽度、河床的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等等,如他对黄河的记载:"河水浊,澄清一石水,六斗泥。"以今日科学的测量,黄河水每立方米平均含泥沙量三七.六公斤,和《水经注》的说法很接近。
郦道元以认真的治学态度写《水经注》,他搜集大量文献资料,引书多达437种,辑录汉魏金石碑刻350种左右,再加入丰富的民间歌谣、谚语方言、神话及历史故事等,藉此详述每条水道的源流经历,沿岸的山川景物,地理情况,及建置沿革等,注文达30万字,比原书多二十倍。
* 严谨求实
郦道元对所得各种资料先进行分析研究,再亲自实地考察,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古书上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贵族智伯曾说:"汾水可以淹没魏氏诸侯的都城安邑,而绛水可以淹没韩氏诸侯的都城平阳。"郦道元对此抱着怀疑的态度,亲自沿着这两条河考察,发现汾水河床高,安邑处在东岸低洼处,可能被汾水淹没;而平阳地势高于绛水河床,绛水绝不可能淹没平阳。他又根据各种记载,在"谷水"的注中更正了《水经》以"涧水"为"渊水"之误。郦道元这种细心求真的态度,足以为现代研究者的楷模。
《水经注》其格局壮阔,以西汉王朝的疆域为基础外,还涉及当时许多域外地区,包括今印度、中南半岛和朝鲜半岛若干地区,覆盖面积已超越前人甚广。时间上,上起先秦,下至南北朝,约2000多年。
郦道元将丰富的自然及人文地理有系统地融入广阔的时空架构中,《水经注》因此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以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明清以后,许多学者对《水经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掀起了所谓的"郦学"。
* 文学贡献
除了地理学上的贡献外,《水经注》在文学上的影响也很深远。郦道元以生动活泼之笔,穿插一篇篇精彩的小故事,例如他写丹鱼的传说:
"丹水出产丹鱼,只要在初夏十日的晚上守候,就能看见丹鱼浮出水边,鱼身的红光像火一般往上照。渔夫拿起渔网捕捉丹鱼,再割开它的身体,将鱼血涂在自己的脚上,人便能在水上行走,而且可长久住在深渊中。"
在景物的描写上,《水经注》被誉为"片语只字,妙绝古今。"郦道元清丽隽永的写景文字开创了山水游记的先河,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记》即是受了《水经注》的影响和启示。而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也屡读。"(啊!我的快乐多么深刻!正因为我经常阅读《水经注》。)
可见《水经注》融合了科学的理性详实与文学的感性隽永,而郦道元被同时喻为出色地理学家兼文学家也称得上是实至名归。@
- 关键字搜索:
-
踏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