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览众山小:我被美国名校录取的历程
"Dear Danny: You're in! " 在得到录取消息的几天后,当我拆开信封拿着来自Vassar College的正式录取信时,心中仍是激动不已。汗水和努力终于化作了内心的喜悦,两年来的日日夜夜又一次在脑海中浮现。回顾我的整个本科申请过程,没有历经艰险,也没有一波三折,要说秘诀和捷径,那也是从未有过的。出国之路,对于我来说,显得较为平坦顺利,而今天我能与大家分享的或许只是一些经验和感受吧。2005年1月寒假,还是初三的我为了上托福的长期突破班,便每天骑着自行车顶着寒风来往于中山西路的家和蒲汇塘路的上海新东方教学点。当时英语成绩优秀并对英语抱有浓厚兴趣的我懵懵懂懂地报了托福班,目的只为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出国?丝毫没有想过。然而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面我却被老师们的激情和同学们的热情给感化了。除了接受每天大量的托福题的考验之外,我最盼望的便是听上海新东方老师风趣幽默地诉说她出国留学的轶事,或是教师们课堂上介绍美国各大名校的故事。这样耳濡目染的浸润很快便促使我萌生了这个想法:出国留学?我可以么?本科可以么?
2006年的5月,带着一张准考证和一瓶红牛,我来到了上外的托福考场。陌生的教室,陌生的考官,然而我却胸有成竹。之前无数次的模拟题练习使我对自己的水平有着充分的了解,我所要做的全部便是把自己的能量都释放出来。在经过长达一个上午的奋笔疾书后,我笑着走出了教室,心中充满了欣慰和快乐。原来大家惧怕的托福也不过如此!然而等着我的将会是更多的挑战。我知道踏进教室的那一刻,我便已经踏上一条大家所谓的"不归路"了。在这条路上没有后退,没有抉择,只有一个目标:出国留学。
当时托福考试在同学们之间并不盛传,申请本科更是少有人问津。嗅觉还算灵敏的我怀揣着这个梦想走在了同龄人的前头。当高一考完托福,我便开始攻克SAT单词,我的重心转移到了巴朗词表。话说攻克完了单词,SAT就成功了一半。我给自己列了严格的背单词日程,一天背5个词表,每天向前滚一个。遗忘对我的勤奋和坚持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似乎每一次背单词总会有一半忘记。然而,当我能在SAT词汇题和英语小说中辨认出一些刚认识的新面孔时,我总会无比快乐。这也是我背单词最大的动力--成就感!
有人认为SAT阅读是一种折磨,我却觉得那是一种"享受"。这些阅读文章不仅是英语写作的典范,同时它们也激发了我对知识的兴趣,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每当看到自己从原本的一篇文章错一半以上,到之后的错三五道,到最后的全对时,我便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在考试前两周,在我保持了相当的做题水平之后,我便会把以前做过的所有的题目整理成错题集,仔细地分析自己的薄弱环节,理清做题的章法和思路。2007年1月,我在香港沙田学院参加了SAT I考试。虽然成绩不算太牛,至少我也不用花心思重新再考了。
此时,我终于体会到了先人一步的好处。当同学们都已经忙于准备托福的时候,我已经早早把SAT I搞定。先人一步,哪怕只是一小步,都给我带来了十分充裕的时间。在申请过程中难道有比时间更宝贵的么?
一次与朋友的闲谈中得知了关于AP考试的消息。AP课程本是美国高中生的选修课,旨在为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提供一些大学的课程。它的难度比高中的课程难,又比大学的课程简单。学习AP课程不仅能够大大拓宽知识面,同时又能提前修完一些大学基础课学分,另外也能为申请本科增加砝码。仔细斟酌后,我决定学 AP,并参加5门AP考试:微积分、统计、物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得知中国大陆没有AP考试考点后,我主动与新加坡的考点取得了联系,并获得了宝贵的考试机会。没有老师能够辅导这些全英文大学课程,我就从书店买回了复习书自己慢慢看。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我把《高等数学》翻了个彻底,同时也啃下了 800多页的英语原版《经济学原理》。在这段时间里,我激发了长久以来储存的无限潜能。发现自己对于微积分概念的含糊,就一定会深究到底。经济学的各种图像也被画在了大大的白纸上,贴在我房间的墙壁每天复习。统计学公式的繁琐需要不断的理解和操练。每晚,浓浓睡意总会被学习新的知识的兴奋感所取代。
我相信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在5月新加坡的AP考试中,我取得了5门AP满分。这是对我长期努力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我申请最大的激励。这段宝贵的经历给了我极大的心里暗示:Nothing is impossible if I really want it.
两个月后的暑假,我开始研究选校。University(综合性大学)还是LAC (Liberal Arts College,文理学院)? 这是一个困难的抉择。美国的综合性大学虽然较学院在国内有知名度,然而经过反复比较后,我仍然选定了一些好的文理学院。其理由如下:
1)文理学院往往一届学生人数较少,教授学生比率较高,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得到教授的照顾,可以充分享受学校的师资力量。这对写往后的研究生院的推荐信也是有好处的。
2)文理学院往往注重学生的通识教育,培养他们在各个学科内的兴趣和素质,并不在大一时设定专业的限制,这也是投我所好。
3)文理学院相对于大学有更充裕的助学金发放,并有许多的录取的机会。这些因素在我的选校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浏览了无数的网站,做了充分的research之后,我便毅然决定提前申请Vassar学院--一所真正适合自己的文理学院。
当在网上得知Vassar学院招生办主任David Borus将在上海举行面试时,我又一次抓住了机会,早早地进行了预约,并幸运地得到了名额。9月4日,我和Mr. Borus在上海豫园万丽酒店的面试进行地异常顺利。在面试之前,我准备了一份简历,简要地列举了一些高中时活动经历、兴趣爱好、考试成绩等。在面试的三十分钟里,我们谈论天南地北。我和他不仅分享了在国外的旅游经历和一些在印度和埃及拍摄的摄影作品,还表明了自己对Vassar的深深热情和提前申请的意愿。我的真诚打动了Mr. Borus,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个月后的一天,当我正在埋头忙碌于准备申请文章时,我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装着一份Vassar学院精美的viewbook和来自于Mr. Borus的一封信。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信的是,在长长的大断打印的文字下面,Mr. Borus 亲自手写了一行字: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reading your application! 措辞虽然简单,但这行字却给予了我极大的希望和鼓励,也坚定了我申请Vassar的信念。
在反复的修改、编辑和检查我的essay之后,我终于最后定稿,将它用快递发出。随同一起寄出的还有老师的两封推荐信、我长笛吹奏的录音光盘和一些摄影作品,当然还有无限的希望。等待的煎熬随着公布日的到来越加使人痛苦,然而最终的结果没有让我失望。12月14日早晨,当我睡眼朦胧地打开outlook 时,眼前跳出了一个将被永远铭记的单词:Congratulations! 那一刻,我成功了!
回顾自己整个的申请过程,觉得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要学会把握机会。在申请之前就应该对自己将来的时间表做好详细而充分的规划。学会走在别人前面,学会争取时间。对我而言,走在别人前面使我搭上了老托福的末班车,使我有了学习AP的机会,使我能够顺利预约到面试。把握机会,特别是在与学校联系的阶段,要学会与招生办主任沟通,主动地了解学校情况,主动地去呈现自我。
申请的过程并不只是一大堆考试和烦人的表格。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新加坡的街头为了找到一个价格合适的旅馆而拖着旅行箱奔波了大半天。记得在香港吹着海风享受维港的美景。记得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考试的紧张、选校的战略、成功的喜悦。申请,对我来说,似乎让我的人生更完整了。而经历了申请的历练,我也懂得了坦诚、坚持和自信。申请之路,搬用安徒生的句子,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走下这条路的人,不在于砍完了荆棘无数,真正光荣的在于获得的精神世界的丰富。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谢谢他们对我十几年来的悉心培育和在申请过程中对我的支持、理解和鼓励。同时,我衷心祝愿每一位Class of 2012的战友们能在RD中越战越勇,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 关键字搜索:
-
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