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大灾害能力突显体制弊端

中国恶劣的严寒天气造成的暴风雪导致大面积交通瘫痪、电力煤炭等能源短缺。冰雪气候同时导致大约50人死亡。有评论人士认为,这次自然灾害显示出中国这个迅速掘起的大国有着长期脆弱的一面。目前,全球媒体都关注和报导有关中国灾情的消息。

主持人:这次冰雪天气导致的灾情看来是非常严重的。

蓝月:是的。这次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大雪和冰冻天气导致很多主要交通瘫痪。 气温寒冷使得民用取暖能源更加吃紧,很多地方电力中断,又加上公路和铁路的运输不畅,煤炭供应短缺,造成恶性循环,更加深了局势的严重性。在中国,煤炭仍是四分之三地区发电的主要能源,而官方星期一表示,由于交通受阻,用于发电的煤炭供应比往年同期减少了一半以上。

主持人:恶劣的气候条件也导致了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法新社援引中国官方的报告说,星期二,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一条高速公路上就有一辆大轿车因为路滑而冲出路面,导致25人死亡,13人受伤。而此前,因为最近天气状况已经有24人遇难了。据报导,恶劣的气候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从西部的新疆到南方的广东,很多地区都受到了冰雪的袭击。面对这么严重的灾害, 中国的领导层有都采取了什么对策呢?

蓝月:中国总理温家宝星期二已经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湖南省长沙市进行视察。日前他曾指示说,各级政府要加强发电厂的煤炭供应。中国的中心的权力机构中共中央政治局也对地方政府发出指令,要求把救灾作为当前中国最紧要的任务。官方新华社说,中国已经派出了15万8千名军人和武警,以及30多万准军事人员参加了救灾行动。

这次大范围暴风雪灾情正巧发生在中国春节前开始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春运期间,影响的人数非常多。京广线部分停运导致广州大批民工滞留车站,回不了家。上海因为取消所有的长途列车也阻碍了3万多人旅行。湖南路段更有5万多人受困。星期一中国至少有十几个机场关闭,影响了不少中国和国际航班的起降。

主持人:中国的华南华中地区很久没有发生普遍遇到冰雪灾害的情况了。绿色和平组织的中国气候能源负责人杨艾伦说,中国是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她认为中国应该加大救灾支出,做好应对灾害的准备,这符合中国的利益。

蓝月:是的。香港岭南大学研究气候变化对社会的影响的教授保尔.哈里森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多数人居住在贫穷的环境中,所以中国最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打击。他说,受到打击最严重的都是那些贫困和无能为力的民众,因此气候的变化的影响将会导致更多社会动荡的局面发生。但是哈里森教授还说,"这个星期我们清楚看到的是政府在处理这种特别状况方面的束手无策"。

主持人:对于中国遇到的这场冰雪灾情,分析人士有什么更多的评论和观点呢?

蓝月: 有分析说, 中国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和迅速发展,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三,然而却因为一场暴风雪导致全国性的铁路和供电瘫痪,实在令人担忧。 甚至中国的媒体都在说,发生问题的表象是天气,然而使得问题恶化的却是体制。评论说,中国铁路运输和供电都属于国企垄断行业,"中国早在10多年前就进入产品过剩时代,产品短缺现象只发生在实行行业垄断的国有企业"。有媒体说,中国之所以保留了电力、铁路、石油等行政性垄断企业,初衷是为了预防短缺、保障供应,然而却适得其反。评论人士分析,暴风雪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凸显了中国迅速强大的国力背后存在着基本和长期的脆弱性。这也许是一个警告,体制的缺陷可能会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隐忧。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