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上海限制外地人购房 地方保护主义昭然若揭?

 2008-01-11 08:0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今年迈进第三十个年头。伴随经济改革同步的,还有中央对经济事务的管理权逐渐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掌握了直接管理经济活动大权的地方政府,如今底气足了,为了保护地方利益,有时甚至敢阳奉阴违,拒不实施北京制定的宏调政策。

对于中央一些初衷良好,但同地方存在利益冲突的措施,地方官员要么不执行,要么执行起来扭曲了北京的本意。去年,鉴于住房、医疗和教育支出费用不断飙升引起民怨沸腾,中央出台一系列旨在平抑房价的措施。当中包括要求上海等城市,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价房的措施。

上海既是中国第二大商业都会,还被视为敢于叫板北京的官员老巢。北京前年把上海市政府修理了一番:以贪污腐败为由,摘掉市委书记陈良宇的乌纱。所谓"枪打出头鸟",众所周知,陈良宇老不听中央号令,对总理温家宝的宏调政策嗤之以鼻。

经过大换血的新一届上海市政府,现在学乖了。2007年12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但这份实施意见的字里行间,还是透出了些许地方主义色彩。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外地人在沪购房"的相关要求。意见指出:市房地、发展改革、公安等部门要研究制订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来沪人员购房政策,合理引导跨地区购房。

一言蔽之,上海政府要求相关部门,考虑推出旨在限制非上海居民在沪购房的措施。更有甚者,实施意见最后一条规定:过去文件规定凡与本意见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若日后该意见得以执行,沪上将成为中国大陆首个明文规定禁止外来人口在当地置业的城市。

作为给高烧不退的楼市降温措施之一,中央已推出限制外国人及海外华人在大城市购房的规定。上海的实施意见12月27日见报后,随即招致公众的强烈批评。

无论是财富增长速度,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还是生活时尚度,大上海在中国冠绝同侪,对全国各地的富人而言自是魅力挡不住。靠著煤矿一夜暴富的矿主、因四处投机赚快钱而臭名昭著的浙江温州富人,都在去年开始大手笔买入上海商品房,导致当地楼价节节攀升。去年11月,上海楼市均价同比上涨8.8%,市政府估计全年涨幅接近一成。

不过,因此而禁止外地人在沪置业的话,就颇有点因噎废食的味道。须知,上海能有今天的辉煌,来自海外和大陆其它地区的巨额投资功不可没。再者,没有数以百万计农民工涌进上海滩,在本地人眼里又髒又苦收入又低的工作谁来做?

由此观之,强制数目庞大的外来人口在沪置业安居的措施,恐怕只会适得其反。再说,商品房说白了就是一件商品,国家并无将消费者分为三六九等、什么本地人和非本地人的法律。上海市政府的做法不仅有歧视外地人之嫌,还有违法之虞。

中国现行宪法保障公民的自由迁移权利,尽管实际操作上,这种权利受到严格的户籍制度的限制。譬如,在各大城市打工的农民工至少在1亿以上,其中大部分的身份仍是农村居民,不能享受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权利和社会福利。在户籍制度规定方面,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充分"因地制宜"──怎样符合当地利益就怎么改。

此一时彼一时,想当年上海政府还巴不得外地人在沪买房呢。1990年代,上海楼市疲弱,当地政府曾推出鼓励外来人口置业安居的优惠政策。例如,购买一套面积70平米及以上商品房,业主及/或其陪偶就可入户上海市,享受当地居民享有的所有福利。

一时鼓励一时限制,地方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昭然若揭。出台如此禁止外来人口购房措施,不啻是从市场经济改革道路上倒退了一大步。面对公众怨声载道,上海市房管部门1月4日发表声明称,目前政策并不限制非本地中国公民购房。但是,它并没有透露是否正在考虑新的限制。

中国谴责有悖自由贸易原则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可谓有理有据。可是,要为市场经济改革保驾护航,北京是否也应该挫挫地方保护主义的锐气?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亚洲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