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海归找“婆家”应回归理性

 2007-12-18 06:2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留学人员超过百万

与中国国内的毕业生一样,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手握洋文凭,也步入求职找"婆家"的季节。

周前,第二届中国毕业生英国校园招聘会,在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及利兹大学举办。类似的活动在其它国家也先后举行。两个多月前的9月下旬,在北京参加"留学海外,创业北京--海外留学人员北京创业10年活动周",接触了一些行家,于是有了一些想法。

据 官方统计,至2006年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06.7万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中国经济繁荣和发展机遇的吸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 27.5万人,近年海归(海外留学归来)人数虽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但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出国留学人员的回归率与滞 留率之比保持在2:1为最佳,这个比例被称为"最佳黄金回归比例"。因此,出国留学人员学成不归,是中国当局面临的迫切课题。

海归变海待

目 前,仅仅北京就已建成23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是北京第一家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于1997年 10月。10年来北京的这些创业园已吸引留学人员2130多人,创办企业1640多家,创业园内企业注册资本总量达26亿元人民币,成了吸引海外高层次留 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广州,10年来1.3万人留学归来创业和工作,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也至少1000家;在上海工作和创业的留学人员已达7万多人,创办 企业3800多家,总投资超过5亿美元,居全国首位,上海第二轮"万名海外人才聚焦工程"又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留学人员5200多名。众多海归书写 了一个又一个"创业传奇",令多少年轻人羡慕。

4.2万人,这是2006年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归国人数,"海归"正成为中国国内人才市场一 个新的求职群体。长期专注海归人才状况的北京东方慧博研究院,半年前发布过一份《中国2007海归人才现状调查报告》,披露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现状: 65%的企业和海归认为,海归的就业形势一般,找工作不易,低待遇的新海归群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当年的骄子找工作正面临新的瓶颈。前不久上海举办的海外 留学人员招聘会上,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海归开出的月薪仅为3000元人民币,与海归期望的6000至8000元相距甚远。皇帝的女儿也愁嫁,正是海归难以言 说的痛。海归变海待(待业),如今也不是什么新闻了。

吕辰从上海一所重点大学经济学系毕业后,放弃了一份已经落实的工作,选择去英国约克 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两年多后学成回到上海,原以为毕业于英国名校,回国找工作不难,但9个月过去了,工作还是没能找到。回上海之初,他找工作有"三 不":非跨国大企业不去,年薪低于10 万元人民币不去,非市中心工作不去,折腾了这么久而始终没有着落,最近他开始向中小型企业投简历了,工资期待也一降再降,底线是税后4000元人民币。为 去英国读书,家里花了40万元人民币,想将留学所花的钱赚回来,即使不吃不喝,至少也得10年。精疲力尽而四处碰壁的他,如今依然是海待。

海归贬值?

国内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谁动了海归的奶酪?挑三拣四,结果高不成,低不就,令他常常流露出心酸的感觉:"竞争激烈,僧多粥少,来自中国各省和全球各地的人在一起竞争。真难以自信,压力那么大。当年留在国内的同学,没有出外留学,现在很多人有车有房,活得相当滋润。"

"不唯学历,只唯能力"是当下企业用人的"真经"。企业看重海归的价值,能给企业创造什么贡献。企业日趋务实,这是一种理性。海归必须调整就业心态。洋文縦不如以前吃香,与吃过洋面包的海归相比,熟悉国情,有本地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反而异军突起,受市场青睐。

北 京可锐职业调研中心对1500人成功抽样调查发现,2006年能找到满意工作的海归仅52%,就业搁浅率比上年提高了 8%。过去的海归确实有优越感,那时中国与外国的差距太大。一个在纽约获得学位的海归,在北京想进入金融业,他用流利的英语不停谈美国,相信没有一个雇主 愿意聘用他,他过于自信,水土不服,对中国疏远,不了解现实,没人能适应他的风格。家人花费数十万、上百万元人民币供其海外求学,学成归来却找不到工作, 依然由父母供养,上海已经出现生活全靠父母的"海归啃老族"。

读过那本《海归时代》,作者王辉耀是中国欧美同学商会会长,被誉为"中国海 归事业推动者"。他在书中分析说,海归就业难,身价回落,原因是大批留学生回国而洋文凭与高薪高职已没有必然联靠,国产MBA、EMBA的数量逐年增加, 他们的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并不比海归差。

海归贬值?这完全是正常的。不说那些为混一张洋文凭、只是在外国吃喝玩乐的"方鸿渐 ",钱锺书长篇小说《围城》里的主人公最终会暴露原形的,只是想说,海归贬值反映了近年中国学生争先恐后涌出国门的冲动和不成熟,出国留学的年龄越来越 低,既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不符合正常的教育规律,必然导致大量留学生归国后成为海待。

前不久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等16个部门 联合下发的通知显示,对回国工作的高层次留学人才,要优先安排其配偶的就业和子女参加高中升学考试和高考,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政府的意图是吸引海归回 来。但这种种特权以向海归示好为初衷,却伤害了海归以外大多数中国人的感情,损害了平等就业和升学的利益诉求。对海归在报酬、申报研究项目、职称等方面给 予特权尚可理解,但这种特权"世袭"至其子女,进而破坏高考录取公平,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就丧失了在同一条起跑在线竞争的机会吗?何况这也是对非海归的社会 精英的一种不公平。
来源:透视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