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报告显示,香港"购物狂"统计数字惊人:每十名港人之中就有一个。
香港被称为购物天堂
"购物狂"者疯狂购物,不理自己身上有多少钱,是一种"心理病态"。关注团体举出几个典型个案:有一名中年女教师,自幼家境良好,又有月入4至5万港币的固定职业,却因丈夫经常需要超时工作无法陪伴,寂寞难熬以至疯狂购物--经常在下班之后到中环名店流连,试过同一款手袋买齐所有的颜色。最后欠下100万巨款无力偿还。还好,该名女教师后来获丈夫体谅,帮忙还一半债务,另外一半作债务重组。
另一个案是一名28岁女文员,因怀疑和男友之间有第三者,结果在月薪只得8000港币下却不自制购物,欠下5万债款。该女文员表示,在抑制自己购物欲时会感觉五脏俱焚,全身如同火烧。结果每天上班回到公司,就会上网查看有何衣服可买。还试过有一次到服装店试了60多件衣物,买下其中的20件。一次购物就欠下8000元。该女文员表示十分享受购物时被店员服务的感觉,自认可以纾缓情绪压力,而且其男友也常以购物安抚她的情绪,最后发展成"购物狂"。
不要以为只有女性才会患"购物狂",男人一样也会患病。一小学男音乐老师,因工作压力担心被裁员而疯狂购买唱片2000多张,并欠下5万元债务,最后因购物欲无法自制而宣布破产,目前需要服药治疗。
购物减压
当然,患"购物狂"的还是女性为多。数字显示,香港男女"购物狂"的比例为2:8,大部份单身未婚。其中近70%平均收入1万以下,属低收入人士。根据初步研究,饮食及衣物为最多人消费的项目,其次是娱乐、化妆品和手袋等物品。近半数人每月最少购物两次,平均花费600元。
"购物狂"的消费主因包括"觉得物品便宜"、"物品减价、有折扣或回赠"、"觉得购物可以纾缓情绪和压力"及"买的物品令自己更靓"。研究指出42%的"购物狂"有情绪或精神问题,逾50%于发现自己有过度消费的习惯之前,已有情绪及精神困扰,平均患病期5年。这些"购物狂"经常感觉彷徨、急躁、容易自责或责怪他人。他们自我形象低落,人际关系欠佳,部分更有自杀念头。年龄比例为:20-29岁(25.91%),30-39岁(32.66%),40-49岁(26.19%)。
香港人容易患上"购物狂",有一现实原因,那就是整个香港,基本上就是一座巨大的商场。购物之方便,远远超过其它地区,可说是亚洲之冠。君不见许多欧美顶尖名牌都来香港开设"旗舰店",其中最主要原因是为了吸引内地富豪前来购物。中环或铜锣湾的名店,有昂贵限量品种上市,还可以见到"长蛇队"轮候。轮候人群中很大比例是"先富起来"的大陆同胞。
名店名牌如此之多,竞争当然也很大。触目皆是商品广告,挖空心思,鼓动消费。人的意志薄弱,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正是"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走笔至此,使我想起前天的朋友聚会。第一次见面的女士,说到名牌,取出一个标价港币5000多的lv钱包。红色的,相当抢眼精美。那天餐聚,几个女士就在讨论自己收藏的名牌手袋和钻戒耳环等奢侈品。她们有的是自己做生意赚了钱,有的是丈夫赚了钱,都以拥有名牌为荣。她们异口同声说:"工作压力大,购买名牌奖励自己,可获相当满足。"
香港购物如此方便,港人又有崇拜名牌的风气,所以,出现那么多"购物狂",真是一点都不稀奇。
- 关键字搜索:
- 香港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