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诒和:把心叫醒.将魂找回

致谢(美国)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 

丁亥之秋,高耀洁女士和我获得设立于美国(旧金山)的中国民主教育基金颁发的2007度的杰出民主人士奖。消息传来,深感意外──对奖项和颁奖者一无所知的我,慌忙打听:中国民主教育基金是啥来头,有何背景?没人告诉我,好在如今有“网”,“网”能告诉我们报纸广播以外的信息、动态及时尚。我用“谷歌”查到基金设立者黄雨川先生,当知道他是因爱国而回国,在1957年被划右派分子的时候,心理隔阂与情感陌生于瞬间骤然褪去。还用继续打探吗?下面的“故事”,我都可以“复制”。他定是历尽坎坷后再度远行,一番打拼后获得成功,最终移民美国。人在异国难忘故土,身处安乐不忘忧患。困心衡虑,郁积思通,遂立民主教育基金会,以推动中华民族之文明。果如是!

为什么要设立基金会?为什么要写作?人为什么而活?我们或许要用一生一世或几生几世,才能找到答案。吃“肯德鸡”,穿“伦敦雾”,看“好莱坞”,玩“自驾游”,读《哈里.伯特》。外乃眼花缭乱之大千世界,内是层出不穷的各种欲望。活在这个全球化体系,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其人生到底从哪里进入,又从哪里走出呢?是“钱”进“权”出、还是“权”进“钱”出?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等最要紧的事情,由谁来承担?人的内心是否还能存放良知、悲悯、羞耻和忏悔?人世浮华,寒气未尽。假如理性和情感双双失落在红尘,那我们这个民族真的就没了盼头。假如私人领域受到侵犯也能逆来顺受,那作为一个人真的还有什么尊严。1997年香港回归,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结束,而另一些人则等待一个开端。十年后,2008北京奥运会也是这样了,13亿人期盼它的到来。它的到来是否同时意味着结束和开端呢?结束往往是一种现实的结束,而开端就难说了。50年来,几代国家领导人讲了无数的“开端”,但多为理想化的开端。在我们这里只要属于理想的东西,似乎就模糊不清。就连邓氏创立的“中国特色”理论,在实践中不也是模糊不清吗?否则,干嘛要咱们都来“摸石头过河”呢?现在,胡氏“和谐”是开端了。以“和谐”开端,好!但要符合人性才会更好,别光打亲民牌、反腐牌。要知道,制度的民主化、科学化和人性化,根本不是什么对国人梦想的满足,而是还愿──对生者和死者还愿。

我一再表白,对政治没有热情,酷爱的是文学艺术,记忆是我的一贯主题。有了这个不能忘却的主题,才引导出“生命战胜过去”的叙事结构和人物的精神世界。写作动机始终是明确的──我们这些苟活的人,当为那些在历史严寒中瑟缩的生命留下一口热气;从已然消失且一去不返的诗意里找到一丝甜蜜;讲出以往掩藏很深的痛苦,把它交给未来。也正是记忆使我得以于绝境中复生。一生平庸却获此荣誉,方寸之地,何以为安?我深知:生命的延续不等于人生之收获,故每日都有光阴从指尖前滑落的焦灼。不管成败得失如何,铁窗与美酒都同样可以使人忘却。我们已经忘却了许多,忘却的要找回;找回的避免再次忘却。即使明天就是死,今天也要把心叫醒,将魂找回。思想无罪,社会永远需要批判。没有罪孽也就没有救赎,没有记忆也就没有未来。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不能徒然活着,虽然已是步步皆老的向后光阴。

今岁以来琐事繁多,顿形劳惫,恐难赴美。此区区苦衷,尚祈基金会及其评委诸君鉴而原之。寸衷衔感,薄纸难宣,而知遇之情,当思竭心力以图报。

谢谢大家!

(这是作者在11月03日举行的第21届杰出民主人士颁奖典礼上的书面发言)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