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执委、希哲顾问、黄华副秘书长
并各党部负责人:
既然我们把我们的党称为“中国”的“民主党”,我们自然必须把我们的目光时刻注视着自己的祖国——中国。
当然,我们的关注点始终应该首先放在中国最基层的民众的民生和他们对政治的呼唤。正如我前不久所指出的,在中国连最普通的民众都已经开始逐步懂得:中国痼疾的症结之所在就是一党专制,就是没有有效的多党制衡或两党制衡、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
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特别注意那些能够引领整个社会未来走向的理论界的变化;最近这种变化当中,最令人振奋的两篇长文都发生在今年的八月,他们就是张博树的有关《中国宪政改革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再就是“独树一帜”的《中国多党制》。
这两篇长文对于中共政权来说,它的意义决不亚于康、梁的《公车上书》对于当年的满清政府。当然,中共政权未必能明智和宽容地这样想和这样对待这两篇长文的著者。
对于张博树的有关《中国宪政改革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被尊称为老右派的李昌玉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同时发你们参阅。
我希望,我们全党高度注视海内外理论界特别是国内理论界的那些微小的、但是又是有实质意义的变化。
我出国四年多来,我深切地感受到海外中国民运的理论界的进步,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生存的压力所造成的原因,比国内理论界显然逊色很多。很可惜我们海外的有些朋友却看不到或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当然,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上述两位中年辈的宪政民主理论家至今,也并没有超过希哲那辈开创中国民主理论先河的《民主与法制》、维邦在民主墙掀起的“孙旋风”、我1980年发表的《庚申变法二十条》以及2006年总部发布的《敦促中共政府政治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以及我们今年海外“一大”所提出的《励志建设中国第三共和》的政治纲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者之间是承续和发展的关系,是一脉相通的,这就会为未来的中国的大变局中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控能力的、甚至能够主导这场变革的反对力量的形成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此信将同时转发有关的朋友,考虑到国内朋友难以看到全文,所以全文照发(略)。
附:
1, 李昌玉:《长风破浪二十年从谢韬到张博树》
2, 张博树:《中国宪政改革:背景、目标、实施步骤与约束条件—— 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主报告)》
3, 《中国多党制》独树一帜著(1-12)
徐文立
2007年8月23日凌晨3:33
独树一帜转发于8月31日
[email protected]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并各党部负责人:
既然我们把我们的党称为“中国”的“民主党”,我们自然必须把我们的目光时刻注视着自己的祖国——中国。
当然,我们的关注点始终应该首先放在中国最基层的民众的民生和他们对政治的呼唤。正如我前不久所指出的,在中国连最普通的民众都已经开始逐步懂得:中国痼疾的症结之所在就是一党专制,就是没有有效的多党制衡或两党制衡、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
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特别注意那些能够引领整个社会未来走向的理论界的变化;最近这种变化当中,最令人振奋的两篇长文都发生在今年的八月,他们就是张博树的有关《中国宪政改革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再就是“独树一帜”的《中国多党制》。
这两篇长文对于中共政权来说,它的意义决不亚于康、梁的《公车上书》对于当年的满清政府。当然,中共政权未必能明智和宽容地这样想和这样对待这两篇长文的著者。
对于张博树的有关《中国宪政改革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被尊称为老右派的李昌玉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现同时发你们参阅。
我希望,我们全党高度注视海内外理论界特别是国内理论界的那些微小的、但是又是有实质意义的变化。
我出国四年多来,我深切地感受到海外中国民运的理论界的进步,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生存的压力所造成的原因,比国内理论界显然逊色很多。很可惜我们海外的有些朋友却看不到或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当然,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上述两位中年辈的宪政民主理论家至今,也并没有超过希哲那辈开创中国民主理论先河的《民主与法制》、维邦在民主墙掀起的“孙旋风”、我1980年发表的《庚申变法二十条》以及2006年总部发布的《敦促中共政府政治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以及我们今年海外“一大”所提出的《励志建设中国第三共和》的政治纲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者之间是承续和发展的关系,是一脉相通的,这就会为未来的中国的大变局中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控能力的、甚至能够主导这场变革的反对力量的形成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此信将同时转发有关的朋友,考虑到国内朋友难以看到全文,所以全文照发(略)。
附:
1, 李昌玉:《长风破浪二十年从谢韬到张博树》
2, 张博树:《中国宪政改革:背景、目标、实施步骤与约束条件—— 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主报告)》
3, 《中国多党制》独树一帜著(1-12)
徐文立
2007年8月23日凌晨3:33
独树一帜转发于8月31日
[email protected]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两篇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