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母语
今年6月9日是中国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活动再次进入新的高潮。成都书法家安石先生提出把汉字书法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是这个高潮中的一个小小插曲。不少人认为此举是故意炒作,但我以为事情远没有如此简单。事实上,汉语汉字正处于空前的危机之中。
汉语汉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语言文字。它以形表意、形声相一,是世界上最独特的语言文字;它流传甚广、用众甚多,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语言文字。汉字还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它的“音美”;端正大方、高贵典雅是它的“形美”;以形出义、蕴义深刻是它的“义美”———繁体的“爱”字,即告诉人们爱乃是有心真心诚心之爱,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
海德格尔曾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个家,不仅是“现象”的家,也是“精神”的家。如今,举国上下对英语趋之若鹜、迷之若狂,到处是Hi和Bye,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们只知道a读做英文字母a而不是汉语拼音“啊”。英语不但冲击了汉语汉字的主体性地位,也污染了汉语汉字的纯洁性,网上就有这么一个自我调侃的流行段子:“APEC的记者招待会后,我约了几名CCTV的记者和MBA、MPA的研究生,讨论中国加入WTO后IT业的发展前景,以及IT业对GDP的影响。随后,我们去了KTV包房,相继关掉MP,也不用再上Intel网,而是大唱卡拉OK,玩得非常高兴。”汉语被污染如此,焉能不使人黯然神伤?
更关键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工作,敲打键盘代替了握笔书写,拼音字母代替了笔画顺序,从而不再有信函、笔记、草稿等。与此同时,网络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的阅读变得日趋网络化、碎片化、芜杂化、快餐化,人们不再读书看报,特别是不再潜心阅读经典名著。此外,人们沉溺于网络就意味脱离现实生活,因而变得沉默寡言、封闭孤僻,精神生活由此而虚拟化、平面化。
如果说“谢谢你”代表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Thank you代表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字,那么3Q(一个颇为流行的网络语言,等于Thank you)就代表着未来社会或网络社会的语言文字。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计算机普及和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由此而言,风雨苍黄再百年,又有谁能保证汉语汉字不会自行消亡呢?要知道,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目前世界上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
行文至此,我们就应明白汉字书法申遗者的文化焦虑和良苦用心了———若干年之后,人们连握笔写字都不会了,何谈书法艺术、文化瑰宝呢?书法艺术还是小事,关键是汉语汉字特别是其背后的文化精神。我们不能不担心,再过百余年,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会是像海德格尔所说“诗意的栖居”呢,还是会像萨特所说“纵情于虚无”呢?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们的汉语汉字?汉字书法可以申遗,但意义不大,因为“遗产”往往意味着“博物馆”里的展品或“保护区”里的物种,没有生气和活力,没有希望和将来。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对于中国人而言,“我有祖国,我有母语”;“我说汉语故汉语在,我写汉字故汉字在。”或许,这是唯一能拯救汉语汉字的途径。
- 关键字搜索:
-
拿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