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女孩的加国求学路(二)
“身为留学生,心中要时刻明确一个目标,自己为什么要出国, 为什么要到海外来念书,来到这里我们到底要寻求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黎娅走过在加拿大6年的留学生活。25 岁的黎娅是个漂亮的女孩,现供职于多伦多一家国际投资银行。闪烁着一双明眸的她,神情中透露着智慧和灵气。 6年风风雨雨的独立生活,已将一个稚嫩的女孩磨炼成熟,回首来时路,面对当初陌生的海外生活环境,黎娅也经历了人生转折中的种种迷茫、困惑、选择、决心……不禁感慨万千。
*退一步海阔天空
带着焕然一新的心情,2002年9月,黎娅进入到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继续学习英文。可是事与愿违,虽经多番的努力, 黎娅的托福成绩始终未能突破560分,不断地失败,挑战着黎娅的自信,她的名牌大学梦似乎就要破灭掉。
黎娅开始和她身边的一些学长交流自己的学习状况,寻求帮助。
最终她获得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目前的情况也许不是 学习方法或不够用心的问题。人们往往要突破一种极限时,从一个点跨越另一个高度时,长期的基础和综合因素是不可缺少的。为什么不尝试先读一个 大专(College),然后再转大学(University)了,这样门槛会低很多。
黎娅说 :“必须要读大学的想法可能是在钻牛角尖,也许退一步会海阔天空。 我当时就在想,不能让自己丧失自信这一点很关键。 我要给自己增加信心,我还能往前走下去。”
进入到大专学习后, 黎娅不管从心态和生活上一下子感觉踏实稳定下来,生活对黎娅来说从此有了目标,她形容说:“那时的心情就像一艘啓航的船有了自己的帆,而不是以前感觉漂泊不定,我知道自己将要行驶的方向,就是两年的大专学习读好每门课程,搞好成绩,然后再转到大学 。”
两年的大专,会计专业的学习后,黎娅很顺利的拿到了毕业文凭,并且轻松的考过了托福, 她终于进入到了名校滑铁卢大学。
*父亲的愤怒
黎娅谈到在选择去读大专时和父亲之间的一场冲突。她表示, 分享那段经历也许会给家长们一些啓示,让他们更多的理解自己的儿女。
在考虑先去读一个大专前。黎娅觉得和父母先商量还是很必要的。可是让黎娅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大洋彼岸的那一头,父亲在电话里暴跳如雷的反对态度让她大为不解。
黎娅说:“你难以想象父亲的愤怒,他说我在给她丢脸。他说:全家人的心血和付出,送你到国外念书不是让你来读个大专的,你让我的面子往哪里搁啊,太不争气了。”
“但是我知道我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如果个人的能力很强,那我可以直接去考名校, 如果托福是我的问题,那先去读大专也未尝不可。”
“所以我必须突破自己的面子观和来自父母给我的压力, 应为我更清楚我在做什么, 家长有时并不了解这里的情况。” 黎娅说:“ 虽然父亲当时气得恨不得从中国飞到加拿大来阻止我的行为,但我还是做了自己的决定。 ”
黎娅介绍:“不少大专的课程和专业都是可以直接转到大学,并且完全还保留学分。大专两年后,你就可以直接转大学读大三 、大四。四年书读下来,你便获得一个文凭和一个学历。”
回首当日,再看今日,黎娅开心的说:“显然我的选择是对的, 我们要学会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灵活的寻找一条适合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路”
*在西方学习中国历史
走进大学的生活让黎娅体会到了全新的西方教育。她谈到了两个让她体会很深刻的经历。
黎娅主修会计专业, 同时也选修了“加拿大政治”,和“中国历史”两门课程。依照她在中国的学习经验, 前一门,无非就是些死记硬背的内容。后一门,可能不用看书,闭着眼睛都知道答案是什么。然而就是这两门课程却给黎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课上,黎娅说:“让我吃惊的是, 这些西方人编排的中国历史教材里 涵盖了大量孔子、老子、孟子的历史故事,都是在讲仁、义、礼、智、 信,天、地、君、亲、师,很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每一篇文章,老师都是很认真,详细的解读给学生。”
“当时很多西人同学都以为,我们是中国人,理所当然的应该知道很多的孔孟之道。 但是很多都是我不知道和没有学过的内容”。在高中最多也就是在语文课本里学了几篇关于孔孟的文章,只记得有这样的人物,其他并没有太多的印象。”
黎娅还感到,在中国学习历史和西方比较,虽然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一样的,但教学的角度和侧重点不一样。
她举例说:“孟子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国内的教育是强调后者怎么去努力,怎么去奋斗,如何吃苦才能够出人头地。
“而在和西人同学、老师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所认为是,整篇文章的重点应该是在第一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就是说老天爷得将这么大的历史任务和责任给你,才会叫你去吃那么多的苦,去磨炼你的心智。
黎娅说:“而这种思路是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的。以前总是认为后部分很重要。其实开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才是最最经典的,如果老天不降任于你大任,吃在多苦,好像也没有用。这也许就是古人所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国历史课程主要以写论文为主、还有即兴演讲。学生们会挑选一些发生在中国社会的大事件来作为题材。搜寻各种质料和证据,来证明自己所要陈述的观点。
黎娅说:“ 比如很多西人同学将6.4 学生运动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这是我在中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在国内学习历史,绝对是老师讲什么你就听什么。而这边完全是你自己去做研究和调查,看多方的观点,在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进行演讲, 而不是老师告诉你他的定义。
“这里所有的课程设置都是在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西方教学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你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
以上的话题直接引到了黎娅选修政治课时的一段故事。在一次政治考试前,黎娅敲开了教授的办公室的门,询问考试内容有没有参考和标准答案,可以直接拿来背的。
教授问黎娅:“你没有自己的观点吗 ?”黎娅回答:“老师,我没有自己的观点。”
教授说:“你是一个人,你就会有思考,你怎么会没有自己的观点了 ,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对的,你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想法吧? ”
教授说:“什么是标准答案,我也没有任何标准答案,我只有题目,你要有自己思考和分析,有论点、论据、论证、不管得出任何结论,你自己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
这次谈话让黎娅感到很尴尬。 她说 “中国学生从小就形成了一个观念,就是被灌输,什么都是老师给你灌输,然后你就去背。特别是政治课,你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 只能去背老师给的标准答案, 才能得高分。 我已经习惯了老师直接给答案, 也就不知道去思考了。”
黎娅记忆犹新一位教授曾讲的话,大学的学习不是培养你的技能,而是激发你创造性的思维, 独立思考,教你如何管理你的时间, 如何在突如其来的忙乱中,用最平和及稳定的心态处理好每件事情的能力。
黎娅说:“这种能力远远大过于你学了多少的知识,学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靠的就是这种能力,老师不会将你培养成书呆子。
黎娅介绍, 这边大学和国内一次性考试决定学生成绩好坏是不同的,老师在最后算你毕业总分时,他会综合评估你平时的作业情况,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是否课堂上积极多发言和提问题 。
*学校与社会紧密相连
黎娅感受到在西方学习和在中国不一样, 学校和社会是绝对分不开的,学生在校园里不仅仅是读书,还有很多接触社会及做义工活动的机会。
以前黎娅总感觉政治离自己生活是很遥远的,是高不可攀的事,但在一次安省议员大选的活动中让黎娅改变了这种看法。
她说:“那天市议员到学校来演讲,当时就感觉非常新鲜, 西方的政府领导选举, 还能到学校里来做宣传,主动与学生沟通, 可见这种透明度和对选民的重视,这也许就是民主和自由的一种体现吧,以前可从来都没有经历过。”
“学生踊跃的向议员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如何减轻学费、 改善交通、教育部如何给学校拨款、还有环保和人权等等诸多问题的态度和做法。我发现议员讲的内容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让你感觉 人人都可以参与,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校报的公开论坛
黎娅谈到自己很喜欢看学校的报刊。每当社会发生什么敏感或紧急事件时,例如伊拉克战争问题,校报就会发表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他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但同时也开设一个公开的论坛(open forum),同学们可以写信,支援的也好,反对的也好,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她说:“这些方式都非常鼓励学生积极地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 学校的生活和社会就是互动,紧密相关的, 所以这里的学生当他们一毕业时就不会和社会有代沟, 在学校里他们的(Soft skill ) 就已经锻炼的很成熟了。
*创意的环保宣传
黎娅还介绍, 一次学校环保俱乐部为了向学生推广环保意识,俱乐部的同学花了一天的时间,将校内一天内学生所丢的一次性环保杯子全部收集起来,堆放在学生中心前的场地上。
当黎娅一进到入学生中心,第一眼看到这么多垃圾时,她的心一下子被震撼了。
她说:“我完全没有想到一天内我们竟然会浪费这么多的杯子,産生这么多垃圾。当时就感到这里大学生思维的活跃,这种宣传方式很现实,给人非常直观而又真实的感受,回想以前在国内,学校里也总是说要节约用水,节约这个,那个的, 可都是泛泛而谈,空空而谈, 仅仅是口号和标语。”
*第一次拿到工资的喜悦
学生边读书边打工是西方大学生活一个非常普遍和真实的体现,这里的学生到了18岁就是可以打工的年龄。 看到有这种机会,黎娅也申请了校园里Timhotun 的服务员工作。
谈到这里黎娅脸上洋溢出的灿烂的笑容,她说:“ 当我拿到第一份工作的第一份薪水时,虽然只有几百块钱,但心里真的是很开心。以前花父母的钱总觉得很容易,虽然也知道他们挣钱不容易,但毕竟自己没有体验过挣钱的辛苦。”
黎娅表示:“当我现在再去购物、买衣服时, 我就会想到,哎哟这可是自己站了几个小时才赚来的钱,可不能随便乱花。”
*找工心得
2006年毕业前夕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工作招聘会上,黎娅被一家很大的国际金融投资银行录用为投资会计。
黎娅最大找工心得是, 留学生不要沉迷于母语同学之间的生活圈子,多交外国朋友,了解和学习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文化、生活习惯、社会体制。参与社会活动,多看、多想,这些生活中的经历与知识的积累能使你在找工作中充满自信。
黎娅 喜欢和西人交朋友,提高语言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她想通过谈话的方法了解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人有什么不一样。一个话题出来,她会比较中国人和西人不同的反映。
其次多参加社会活动,比如可以给加拿大三级政府的议员或社区服务机构作义工,多参加学校不同俱乐部的活动,主动承担一些学生会的工作。黎娅在校时就是学生会主席。
黎娅说:“在用人单位来招聘时,面对西人老板,你不会觉得自己在面对一个老外,推销自己时的言谈举止就会大大方方,没有过多的紧张和不安。通过交谈,对方也不会觉得你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把你当外国人看待。”
“人事部的经理也会感到你已经很好的融入到他们的社会生活中,他不用担心将来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和工作合作中会有问题。”
*充满自信 没有距离感
黎娅介绍:“招聘那天来了很多家大公司,其他中国同学都很紧张,表现上胆胆突突的,放不开自己,影响交流。 我觉得自己很从容充满信心,主动向用人单位打招呼推销自己,因为平时我就和西人接触很多也了解他们所习惯的交谈方式,没有距离感。”
“但这种心理素质不是一天两天能形成的, 这是一个长期各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黎娅说:“西人的招聘公司很注重你参与社会活动的多少, 这一点比你成绩单上的高分更重要。从我面试到入用,他们都没有看我的成绩单。”
*为什么留学?
黎娅表示,父母花了很多含辛茹苦赚来的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海外读书,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提高英文的能力吗,那还不如在中国读一所外语大学,如果只是迷信海外的文凭,近年来海归派回国找工的逆境,大家也有所闻。只是为学知识,中国的老师并不亚于西方的教学。那我们到底为什么要留学了?
黎娅说:“我们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如果你想留在这个国家生活,在本地工作,就要学会和西人交往,在社会活动中了解这里的人和国家,把自己融入到其中。学习在中国我们学不到的文化、价值观,民主理念等等。就算你想要回国发展,也要体现出自己几年海外留学后和别人不一样的优势吧!”
- 关键字搜索:
-
一个
來源: 大纪元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http://m.kzg.io/gbq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