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定四方,宇宙本有其制衡一切善与恶及好与 坏之标准,无论度或量或衡都有其分寸与拿捏。神将规矩方圆的智慧教导给人类,其实是要告诉人类宇宙的运行自有一定规则,人的行为也要像规矩一样,不能逾于 宇宙的标准之外。本文藉由此文乃是希望在此世风日下,道德标准下滑的社会中,能拾起维系道德的标准约束自己,如果每个人都能有一把尺来衡量自己心性,找自 己不足的地方而加以改正,同时保持一颗祥和的心,不与人斤斤计较,相信随着道德的提升,对人类环境、科学及精神文明等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一、前言
在 远古时代人类最早商品交易,是简单的物物交换,并没有考虑商品在价值上的贵重多寡,以满足生活所需,当此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改观了对事物价值的衡量,必 须做到交易的公平性,于是人们产生了对度量衡的需要,于是度量衡才得以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度量衡主要是指专门用于测量长度、容量、重量的单位和器具,分 别为三个计量基准。有时也指测量本身,史籍《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左准绳,有规矩”,禹在划分九州、治理水患时,以自己的身长和体重定出长度和重量标 准,同时使用规矩准绳等测量工具,此外据《周髀算经》卷上在提及勾股术时说:“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也就是他在治理天下时,不仅实现计量标准于洪水的测量中,更以高标准来衡量自己心性,所以人民安居乐业,夜不闭户,不过历代统治者开始把计量的标准作为行使统治权力的象征来对待,只因不明了度量衡有其真实内涵。
就 古人的论述而言,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度量衡起源学说的,就是乐律累黍说。《尚书·舜典》也提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尔后的文献中常可见到 “同律度量衡”此名称之说,其意思乃根据伶伦取竹造律以定钟作为度量衡量测单位的标准。到了西汉末年,律历学家刘歆,征集一批学者,重新系统讨论乐律累黍 这一问题,收录在《汉书·律历志》,乐律累黍说的提出,反映了古人为建立统一的度量衡基准所做的努力。
在中国古代度量衡发展经过许许多多不 同时期转变,无论单位量值、方法或制度,虽然都有不同时期变化,但在人类历史所传承的不仅只有其标准传递轨迹可依循,其真正所留下的文明则是神传给人对判 断人、事、物标准化的依循。本文藉由此文乃是希望在此世风日下,道德标准下滑的社会中,能拾起维系道德的标准约束自己,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大自然自有其规律法则衡量这一切,人唯顺自然,尊重宇宙规律,时时修正自己不足的地方,相信未来人类在环境、科学及精神文明等发展一定会有长远的进步。
二、人类取自然物为标准
在 早期的测量实践中,古人是用自己身体上的某些部位作为测量工具,如人体的手指、手掌、足长等,而罗马人认为从人体中发现的数字比例最为完美,这一完美比例 关系在欧洲15世纪艺术绘画中表现出来,像达文西手绘人体比例图就是代表;另外古希腊学者则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地球上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类而存在,正 因为人体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而强调天人合一的东方民族,认为人体就是个小宇宙,也把人体某些部位作为度量衡的测量工具,例如在《孔子家語•王言解》中指 出“夫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其中也说明古人并没有像现代人这般细节辎铢必记,另外像"身高为丈"、"迈步定亩"等,也显示出人类早期以身体各部位为依据作标准建立。
除 人体外古人也考虑以自然物作为度量衡基准,像中世纪欧洲选择用麦、黍等农作物作为长度和重量标准。英国古代法规,一个penny的重量是32粒小麦的重 量,1 grain是麦一粒的重量,《孙子算经》卷上说:“度之所起,起于忽。……蚕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十毫为厘,十厘为分。”《淮南子•天文訓》 说:“十二粟而当一寸”等等。
然而以身体部位或其它自然物作为基准,虽然在量测时可以方便取用,但不具备通用性,每个自然物外型、重量及仍 然有丝毫差距,于是统一使用规定的自然物为标准时就可解决,例如大禹治水时,“身为度,称以出”,就考虑到统一性问题,以身长定出标准尺寸。在国外英王亨 利一世将其手臂向前平伸,从其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码”;英王查理曼大帝以自己的脚长为标准,把它定为“英尺”;而中国紫禁城的建筑以人体为准的尺度系 统,并以十进制为基础,正所谓“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尺度规定作为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由此也说明古人使用自然物为标准在度量衡量测的贡献。在这时期当中 人们利用最方便的自然物,解决日常所需度良衡的问题,是因为这种量测基准符合宇宙特性及人类自然本性,所考虑的供给需求并非斤斤计较、锱铢必计。而现代机 械式的科学定义,虽然表面符合了这个空间通用的标准,然而并未真正解决公平交易问题,所造成的纠纷日益增多,看来量测方法的进步,还得需要求人类道德提 升,若一味只能往机械量测技术发展,最终仍达不到解决交易根本问题。
三、古代度量衡标准器
自 从人类从原始文明开始进步时,在生活环境上为了可以达到共用性、方便性及普遍性的需求,在制造工具等器具也都走向统一,彼此以物易物的交换需求也逐渐改 变,要求以公平交换、等价交换为原则,于是决定度、量、衡单位和器具标准化。据史籍记载,我国最古度量衡标准,乃始于黄钟之律,度本于黄钟之长,量本于兼 钟之龠,权衡本于黄锺之重,故黄钟之器为我国最古老之度量衡标准原器。秦始皇为了统一全国,首先在度量衡也必须达到统一的要求,当时采用商鞅所做的标准量 器,其标准量器的制作和检定已相当精确,后人对其现存的量器的测试后,发现误差在1 %以内。西汉律历学家刘歆,创造出用积黍与黄钟律管互相考校,定度量衡三个单位量标准的方法。
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西元年新莽铜嘉量,则是按 照刘歆原理设计制作的。器形为正圆柱体,两侧有耳。使度量衡三个单位量标准组合在同一器物上,制造工艺相当复杂。器壁正面有八十一字总铭,每个容量器上有 标明尺寸和容积的分铭。历代数学家、律历学家都以它为标准考校秦汉度量衡单位量值。
中 国历代度量衡变迁虽然每个朝代其度量衡标准不一,但是每个朝代遂遵循其国家所制定的标准,姑且不论每个朝代的转变乃是不同世界天国转生结缘之说,但对标准 及规矩制定让人们有法遵循,循规蹈矩,如所罗门说:“诡诈的天平,为耶和华所憎恶,公平的砝码,为它所喜爱。”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一点一滴都有它的深刻内 涵。
四、古代量测技术
度量衡讲究“规矩”及“标准”,也代表“量测”技术,而这些量测方法与技术都是为了符合 标准计量的准确性,包括长度、容量及重量等基本单位。而古代也发明许多计量测量原理和方法,在当时世界可是达到领先水平。长度测量最早用于水文测量、天文 测量,《尚书·舜典》记载“同律度量衡”,并任命垂担任掌管百工的官职,垂的主要工作就是测量标准化的计量,到夏禹治水,使用规矩准绳为量测工具,对于禹治水量测山川之形及地势、江河等有许多帮助,为现今的量测仪器奠定基础。不过古人在许多技术上并不需要很多尺寸的量测,例如在敦煌石窟里有很多很大的佛 像,甚至刻了很多各种很特殊的在佛经里面的景观,另外像巴黎的罗浮宫里面展了很多过去西方人画出来的耶稣的天国世界,这些等比例尺寸可是许要很多丈量工 具,且如何知道这些佛道神的庄严外表?原来人事实上是有第三只眼睛,现在的解剖学家也都发现,在我们脑子里面,事实上有个松果体这个结构,有着具足和眼睛 一样的结构,我们可以推测当他在绘画的时候,利用第三只眼睛去观察另外空间的事物,于是影像就在脑子里面,这个观察的量测技术,在某个层次上面,比起现在 科技是相当的先进。
关于容量的量测技术,从古遗物的青铜器、铁器上也都可以发现那时容器已巧妙把度量衡三个单位尺寸、容量和重量,集合在一个标准器具上,例如战国时代《考工记》中记述了齐国标准量器栗氏量的技术条件,包括冶炼青铜合金和铸造的工艺要求也都符合现代科技水准。
关 于重量的量测技术,小型权衡器─木衡杆天平铜砝码在楚国已被普遍使用,此外还有一种有等分刻度的铜衡杆,据研究是用作不等臂天平,通过调节所挂重物和砝码 不同位置,根据杠杆原理可以计算出所称物重。东汉时期杆秤的出现,将古人运用杠杆原理发扬光大,而杆秤最明显的特征是把对重量的测量转化成对相应权臂长度 的测量,随着杆秤使用面的扩大和普及,技术上不断改进,秤重的计量相对准确性也提高。
五、科技始终来自心性
中 国古代在度量衡计量方面的贡献是卓越的,在测量方式的精度也非常仔细,且很早就把音律联系起来,以黄钟律管定长,运用了自然界物理量作为定音的规律,遂使 度量衡有标准基量的依据,开启了中国在物理、哲学、医学及数学的进步。法国巴黎国际计量局的专家阿利─莫罗,在他的权威论述中说:“采用光的波长作为长度 单位的问题,在纪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所制定的计量原器中早就有记载。”,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就曾经高度赞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可见当 时的科技发展确实是令现今科学研究人员所啧啧称奇的。
然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之所以会受到现代科学思想重视原因,我想不外乎现代科学引发的危 机现象,虽然在表层面上确实给人类带来进步,让人类享受到现代化科技的方便,可是无形中却带来许多精神与心灵的危机与空虚,在某方面反而导致另外问题产 生,像战争、社会问题、疾病、饥荒、天灾人祸及环境污染问题等,有前瞻性的科学家也逐渐思考起现代科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思索古人“天人合一”的观念,重 视起精神与物质之间关系。如日本量子力学专家江本胜博士等人,自1994年起,以高速摄影技术来观察水的结晶,证明透过带有“善良、感谢、神圣”等的美好 讯息,会让水结晶成美丽的图形,也给目前实证科学开拓另一种思维方式。
中国古代科学之所以发达是因为他们研究方向直接就是针对人体、生命与宇宙之 间关系,且在心性上都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在“《四书》”中的《孟子》离娄篇,“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正说明鲁班作为科技发明的人 物,二千多年来一直被工匠尊奉为“始祖”,并成为中国古建筑业、工匠业、科技界的先驱者,他的创造发明不但在科学研究上不输给现代科学家,而且做任何事情 都事事按照心性标准,不求名不求利,而打开在史前文明的许多例子中,消失的古文明中也都告戒我们无论科学如何发达与进步,如果人们的道德下滑,终究也会被 消毁灭尽的。
六、结论
二千多年前的法家思想家已经认识到,法是用以规范和衡量人们的行为的客观的、公正的准 则,并因此把法比拟为度量衡,如“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而历代君主在治理国家之时,必先统一度量衡,制定律法,以 保障人民安定的生活,但是无论法律健全或者统治者使用严刑律法,表面上虽然可让人心生畏惧而不敢身陷囹囫,但实际上,有甚者仍钻法律漏洞,治国者却掌握法 律教条,实行专制来保护自己或政权的利益,大肆禁锢百姓思想,以致正义不能伸张,历史上有太多当权者为巩固自己政权而大肆以法律教条排斥种族、信仰团体。 例如罗马帝国为迫害基督徒,利用诸多法律教条捕杀基督徒,耶稣也是在其所谓“公正”的审判被钉在十字架处死。
旧约圣经就警告人们:“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在尺、秤、升、斗上,也是一样。”女娲持“规”,炼 石补天;伏羲持“矩”,画八卦,通神明之德,将“规”“矩”二字的文化内涵传给人类,而宇宙本有其制衡一切善与恶及好与坏之标准,无论度或量或衡都有其分 寸与拿捏。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也说明人应该自然而然符合宇宙的法理,故其行为准则也应该有其尺寸标准的,推而广之,人类的道德伦理观念遂孕育而 生,有了文化约束及道德的提升后,人们相信“善恶终有报”,于是时时做好事,恪守“仁义礼智信”为道德的规范,在真诚、善良及包容的前提下,科技的进步一定有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尚书》今注今释,屈万里主编,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82, 页11.
2. 量测资讯网,http://www.measuring.org.tw/
3. 大纪元系列社论,“九评共产党”,2004年11月
4. 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http://www.nstm.gov.tw/
5. 《利末记》第十九章第三十五,六句。引用版本为圣经公会在香港印发之中文版《圣经》
- 关键字搜索:
- 由中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