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吗 出去吃个饭吧 (图)


当上妈妈之后,许多人为了料理三餐,几乎都是全年无休的状态。可是负责家人三餐的妳,千万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好好享受别人为妳做菜。

在带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觉得自己耗尽气力,或是自暴自弃地想:“自己怎么会变成这样……。”望见夕阳不会有“好美!”的感动。

我也一样。在我眼中,每天逐渐成长的孩子是那么可爱动人,可是瞥见镜中的自己,却是一脸疲惫、表情呆滞,就好像变成一条抹布一样。

就算是一条抹布,如果脏了没洗干净,就失去它原本抹去脏污的功能。同样地,如果希望孩子拥有一颗清澈的心,做妈妈的更要为自己的心注入新活力。

当了妈妈之后,不管是家事、育儿、和邻居亲戚的往来,或者还要身兼工作,做好这些事都被认为是“当然的”。静下来想想,我忍不住要叹一口气。原来,所谓母亲这个角色,竟然连一句“妳实在很努力”的称赞,都少之又少。

这种“赞美不足”会削弱自尊心,自然而然地让妈妈说不出赞美孩子的话来。一旦自己感觉到这种状况,请赶快解决这个问题。

改变想法

与其买药 不如吃顿饭

对我来说,排解“赞美不足”的方法,就是中午独自去吃午餐。以前老是觉得这样太奢侈了,但经历一段时间后,我改变了这种想法。

那是女儿刚满一岁半,慢慢习惯幼稚园的时候。我重新开始工作大约半年,心里猛然觉得一阵强烈的烦躁和忧郁

我重新开始写作几年前未完成的书,几乎回绝掉其他所有工作,闭关在家里与庞大的资料奋战。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一阵子。为了弥补因生产而停顿的工作,我心里感到一股焦急。

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除了接送女儿上幼稚园,我几乎没有外出,也没有和朋友见面,拚命地工作。但是,工作上却迟迟看不到成果。不过,这是自己独断决定要“认真完成”的工作,也没有办法向谁抱怨。

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有一天,我从嘴里喃喃地说出“好累啊……”的同时,泪水也止不住地滑落下来。这时候我警觉到自己不太对劲。甚至想,是不是该到医院去拿点精神安定剂比较好。

不过上一趟医院要花不少初诊费、药钱等等。我心里想:“既然如此,不如拿这些钱在外面好好吃顿饭。”自从生完孩子以后,我几乎没在外面用过餐。这段期间,每天中午都吃些剩菜,简单果腹。于是我决定,“就当作是上医院,这五天就一个人到外面去吃午餐吧。”

第二天早上一起床,想着“今天中午要吃什么呢?到哪里去好呢?该穿什么出门呢?”整个人突然精神起来。决定好了下午一点出门,早上写作的进度竟是前所未有地顺利。好久没有像这样穿上漂亮衣服,走到车站前的餐厅,一个人优闲地慢慢享用午餐。

饭后喝着餐厅准备的茶水歇息一下,我感觉自己从头顶到脚尖彻彻底底地放松了。只要坐着就有食物上桌,吃完也有人帮忙收拾。这些事多么令人心情畅快啊。只要有一餐,吃着别人为我准备的饭菜,我就可以这么轻松自在。以往在外面吃午餐时,从没想像过这种喜悦。

之后的一个星期,我继续外出吃午餐,那种无可奈何的严重焦虑感已急速地消退,平静沉着的感觉又重回我心中。于是我又重新思考,做菜、用餐这些行为的意义。

给自己加油

不动手只动口 真轻松

每一餐亲自下厨的人一定很能了解,吃到别人准备的饭菜,意外地能为我们带来充沛的能量。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我认为,可能和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有关。

吃饭的时候,人体处于放松状态(副交感神经优先)。但是前后夹着准备和收拾这些“劳动”(交感神经优先),结果吃饭时还是持续保持在“工作状态”的紧张。这么一来,便无法彻底放松,身体也得不到休息。

艺术家在创作时,需要吸纳各式各样的能量。只放不收,总有一天会干涸枯竭。当妈妈也是一样。可以偶尔向娘家的妈妈撒撒娇,或是和同为妈妈的朋友们带着孩子一起午餐,也可以全家一起外出用餐,偶尔叫点比萨或寿司等外卖也不错。任何方式都可以。享用别人做的饭菜后,就可以储备丰沛的体力和气力。

每当我写作不顺,我就会出门去吃个汉堡、乌龙面,或是回转寿司,总之一定会出门去吃饭。这么一来,我就会恢复精神,为自己加油、打气。到了下午,写作往往出现惊人的进展。这样旺盛的精神,可以一直持续到准备晚餐的时间。我经常觉得,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棒的良性循环。
本文留言

作者译/詹慕如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