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汉服

汉服的特点是宽袍肥袖,穿在身上肯定宽松而舒服,这和西式服装依据体形的肥瘦有致的舒适不同,有一种无拘无束的随便和放松。虽然腰身肥大,但有一根束在腰间的带子,并不显得臃肿,而是显得衣服线条流畅,飘逸出尘,身体的曲线之美也充分展露。如同阿拉伯人的白色宽袍,穿上后有一种圣洁之感,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本民族的风貌和特点。汉服被日本人借鉴后,又根据日本民族的特点进行了改进,腰间缠一道“襁褓”,用以遮掩日本人腿短的缺憾。而传到朝鲜后就没有了腰间的带子,上衣也很短,只在衣领下垂两根飘带,也是应合了他们民族的体形特点和审美观点。

汉服也并非都是宽衣大袖,古代的军队服装就是另外一种样子,缩衣紧裤,精干利落,便于行军打仗。种田作工的人,也是短衫长裤,不穿宽袍,适合劳动,“牛郎织女”中的董永,就是这样一种打扮。

汉服之美,在于它优雅的风格,舒展的线条,而不是华丽的色彩。汉服的格调凝重,深沉,内敛,颜色以朴素淡雅为主,这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和文化修养有关,和中华大地的自然环境有关。中国戏曲中的服装都艳丽缤纷,这和古人日常生活的着装相差很远,那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后的服装。现代绘画中的古代美女服饰也是明亮娇艳,以浅色调为主,那也是一种艺术的夸张。从出土的文物来看,真正的汉服的颜色都很含蓄,暗沉,以赭、暗红、青紫、黑等深色调为主。唯一的浅黄色,还是皇家专用。看古代的仕女画,如唐代张宣,周仿的“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春游图”,里面的唐代美女们虽然袒胸露肩,很开放,但衣服的颜色依然很庄重。大陆的古装影视剧就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而港台的古装影视剧,与大陆影视风格不同的一点,就是服装的鲜艳明丽,这与他们对中华传统还不算真正理解有关,也和他们所处的热带有关。由于气候的原因,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是喜欢颜色偏浅色彩张扬的衣服的。
汉服虽美,但也有缺点,就是过于宽绰,袖子太肥,衣身太长,覆盖脚背,拖地而行。袖子不仅肥还长,这为戏曲中的水袖表演功夫提供了素材。在古代,这种又长又肥的袖子似乎还能装东西,古典文学里常描写装进袖子里什么东西,或从袖子里取出什么东西。长长的衣裙,固然好看,但行动起来未见得方便,所以战国时期的赵国才有了“胡服骑射”的改良。

汉服有个最大的特点是三千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虽然各朝各代都有所不同,但总的样式还是一致的。在明朝灭亡后又是嘎然一下被迫停止穿戴。如果没有后来的清朝,汉服还继续穿下去,真不知会是一种什么样子,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或者进行改良?到了近代受西服影响又该怎么办?这都很难预测,这也是现在推广汉服的一个症结,没有古人为我们提供的循序渐进的改革,穿上了几百年前的汉服上街,那种与现代生活隔了两重天的尴尬,那种不方便的感觉,是随之而来的,只能在某种仪式上穿,不能成为平时的着装。唯有进行大的创新和改革,才能流行于世。满清风格长马褂旗袍,并不是清朝服饰的原样,也是经历了一番改良后,才流行于大众之间,成为人们的普通服装。

穿衣戴帽,各人所好。在提倡个性化的今天,人们因喜欢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喜欢汉族传统服饰,也是正常现象。但在汉服热的背后,也不排除商家为利益驱使,对汉服进行夸大性的宣传,甚至煽动大汉族主义思绪,以达到自身的利益。更有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借汉服制造民族矛盾,将推广汉服的活动弄成了类似邪教的组织,造成人们精神上的混乱。对代表现代中国传统的服装,如唐装,旗袍之类,一律认为是异族服装,不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清朝服饰也是属中国的传统服装。作为在广大汉族人民身上穿了几百年的服装,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是什么?虽然它来源于少数民族,但已成了汉族人几百年生活中的一部分,比起传统汉族服饰,穿着更为方便,款式也端庄优美,深受汉族人 民的喜爱,展现了中国乃至东方人的风采。实际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不见得都是中国本土具有的。像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真正属于汉族的乐器只有奏出“高山流水”的古琴,古筝,另一个古代著名的乐器箜篌早已失传,而在当代中国民族乐器里占主导位置的二胡与琵琶,都来自西域,是胡人的东西,现在说它们是真正的中国“国粹”,没有任何异议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