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头老少行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最近说,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将难以维持下去。美国学者指出,中国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然而这个机制的健全并不能一蹴而就。
*改革最佳时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目前是中国实施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最佳时机。周小川认为,中国储蓄率较高,财政状况良好,有条件进行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他还强调,新的保障体制要覆盖全社会,不降低标准。他说:
“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人们加入养老和医疗保障体制,这对养老和医疗制度的改革至关重要。”“这一过程需要创新、大胆、慷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周小川表示,中国的未来很像日本的今天,那里人口已经开始下降。有报导说,中国的养老金资产相当于GDP的5-7%,跟韩国的33%和日本的50%比较相去甚远。
针对不同群体收入不均衡问题,周小川认为可以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对那些有足够储蓄的人来说,要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他们主动加入养老和医疗保障体制;对储蓄相对不足的人来说,可以通过发展消费者信贷来支持他们;对比较贫困的人来说,应当采用量力而行和国家帮助并用的办法。
他还说,居民的社保资金应当通过资本市场得以保值增值,以分享国民经济增长的好处。由于中国缺乏养老金和医疗保障体制,因此促使老百姓增加储蓄以备急需,从而严重压抑了中国的消费水平。
*储蓄防老 消费较少*
截止到2005年12月,中国居民储蓄额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但过去10年来中国居民的消费率平均仅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20个百分点。
观察人士指出,中国人虽然越来越富裕,但是却越来越不敢花钱,原因就在于民众缺乏社会保障感。中国人民银行一项关于储蓄目的的调查显示,教育费、养老和住房是中国居民储蓄的最主要目的。它们被称为压在老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
中国的社保制改革是中国政府面临的最严重课题之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但是城市和农村、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在中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农村的比例则更高。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卫生负担公平性的调查显示,中国在191个被调查国家中名列第188,成为世界上在这方面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
*政治考虑*
国际公共卫生界的知名人士陈致和博士曾于2003年创建了哈佛大学全球平等倡议,最近担任前身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分支机构的中华医学基金会主席,该基金会对中国的医学教育和科研提供了大量资金。陈致和说,出于政治考虑,中国领导人对于社保改革非常重视。陈致和说:
“三个星期前我在北京开会的时候就讨论了这个问题,我认为新的计划即将出台。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此很清楚的原因是他们知道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他们了解中国农村情况的严重性,他们担心不公平可能导致对社会稳定的破坏,特别担心农村的病人涌入城市医院里,同时他们还面对新左派就商业化和医疗保障等社会结构问题导致的社会不公对他们发起的大规模政治进攻。”
*农村保障计划杯水车薪*
美国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费和中国研究讲座负责人纪北慈是一位长期研究中国政治和医疗保障体制之间关系的学者。他指出,中国政府正准备在农村推行一种非常基本但覆盖面普遍的医疗保障计划,也就是个人每年交10元人民币,省政府和中央政府各投入20元。
但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胡丙长博士认为,这数目对于广大农村人口的医保实在是杯水车薪,太微不足道。胡丙长说:
“如果你得了癌症、心脏病,这些钱什么也管不了。所以,政府虽然开始了解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开始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但是所做的努力目前还是很不够的。”
*中国保障体系有利于美国*
纪北慈认为,帮助推动中国建立一个可行的医疗保障体制,对美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他说:
“如果我们能够促进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并发挥作用,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让那些老百姓以备急用的储蓄可以花在别的地方,花在国内消费,或许可以买美国的进口商品。”
不过他表示,这一体制不会明天就建立起来,那将需要数十年时间。
- 关键字搜索:
- 周小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