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不如一条狗
11月19日《现代快报》上登了条小新闻。一老母为女儿溜狗。因狗没拴绳,结果狗窜至慢车道上,巧的是正好一骑电动车的市民路过,狗被压伤瘫在路上了。老母与该市民为赔偿费一事吵到派出所。老母喊来女儿,母女俩人就如何赔偿统一意见,结果争执起来。女儿一急就对母亲说:“叫你带个狗都不行,不要你养了。真是没用的东西。”老母听后气得发抖,甩手给了女儿一巴掌。女儿当即表示:“我和你断绝关系,你把我给你住的房子钥匙和给你养狗的钱还给我。”随后抱着狗拿着钥匙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冲出了派出所。记者只报道到这里就结束了,我却想知道老母将去何处。她在这个城市是否还有住处,如果没有,她到何处落脚,她是不是要去找女儿乞求她的收留。老母在女儿的心中到底是什么地位,是生她养她的母亲,还是只是她的狗保姆?也许是介于两者之间。
在这个事件中,母亲是依附于女儿的,从经济上完全半完全依赖于女儿。没有女儿的经济来源,母亲可能要露宿街头,至少在南京这个城市是这样的。女儿敢如此对待母亲也是因为经济上拥有主动权。女儿对狗的爱胜过了生她养她的母亲。女儿心疼小狗,却无视母亲的伤心。在女儿的眼中,母亲只不过是替她照顾狗的人。女儿与其说爱狗,不如说是对狗的经济价值的认可。在女儿眼中,亲身的母亲不如一条狗的经济价值。因为狗,母亲才有了存在的价值。
我希望这是个特殊现象,但反过来想也许成了普遍现象。中国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许多子女不是在父母居住地工作,早已在他处工作居住。当这些年迈的父母来到子女工作居住的地方随子女居住时,往往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他们沦为子女的帮佣,要看子女的眼色。他们的存在价值就是为子女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当有一天他们真到了什么也干不动时,他们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如今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是爱的接受者,而不是付出者。对他们来说接受比付出要容易,长期的接受使他们忽视了付出。但仍有许多是非独生子女也是如此,这就不得不让人反思了。
人是群居动物,在一群人中,行为是互相影响的。当一些家庭中对子女的教育行为,父母之间会互相影响,子女之间也会互相影响,这也就是今天学生中攀比之风盛行的原因。人从本质上说是自私的。虽说是“人之初,性本善。”但那是在人心智未明懵憧之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经验的累积,人的善良是在逐渐消亡的。人之所以还有良善之心,那也是因为教育和社会约束的缘故。
如今接收各种信息较过去不知方便多少倍,但我们得到的大量信息却是丑恶多于美好。每个人为了自保,不再相信他人,由远及近,最后到了至亲之人。一切变成以金钱为标准,说的好听是“亲兄弟明算帐”,说的难听就是“等价交换”,你有多少价值我付出多少。当这种想法深植于每个人心中的时候,我们也就不会再有什么尊老爱老思想了。
- 关键字搜索:
-
妈妈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http://m.kzg.io/gbj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