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胡锦涛访印争拗点:归还达赖六世的出生地

 2006-11-15 12: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这次访问印度的预备谈判里,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是焦点之一。中国总理温家宝去年访印期间同新德里达成“有让有得”的总原则。按此原则,新德里希望中国将西段的“阿克赛钦”交给印度,而中国则希望印度让出东段的“阿鲁纳恰尔邦”(地图见下)。其中阿鲁纳恰尔邦的达旺(Tawang)地区是一大胶着点,中国声称它是西藏的一部分,并有达赖喇嘛六世出生于此为证。但印度排除把“有人地带”纳入领土交换之列,让步机会甚微。

北京---在印度政经圈子眼里,无论是在经济特区建设还是城市规划方面,中国“模式”都是值得学习的。然而,至今为止,北京对印度的重视程度始终不如美国。不过,随着国家主席胡锦涛下周一踏上访印之旅,中国的印度观察家们都认为,北京已开始重新审视与新德里的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CICIR)的南亚问题专家马加力教授表示,印度近年来出色的经济表现和在国际舞台上日趋重要的角色,都令中国不得不重新评估这个邻国的综合国力。

马教授认为,发展中印关系如今已成为北京的重中之重,因为新德里是一个“四合一”(four-in-one)的国家。他解释道:“中国为理想外交夥伴所定义的四个特徵,印度都符合。”这四个特徵分别是发展中国家、邻国、国力崛起中、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CIIS)研究员荣鹰则指出:“中国已意识到,对印关系将关乎亚洲的稳定。考虑到以往的两国关系,中国领导人需要在最高层次照顾与印度关系。”他表示,加上胡锦涛此次的访问,过去一年半中已先后有两位中国领导人出访印度,足以说明北京对印度的重视程度。去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了印度。

胡锦涛将是近十年来首位访印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但北京观察家对访问成果并不特别看好。多数分析人士称,这次的国事访问无疑将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不会获得任何重大突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亚非研究所南亚室主任胡仕胜说:“我认为,双方不会在边境争议等突出问题发表重要声明。但从多方面看,这也正表明了中印关系已走向成熟,趋于正常。只有两国关系较为糟糕时,人们往往才会期望高层出访能为双边关系带来重大突破。”

他认为,胡锦涛的这次访问,将主要改善经济层面的关系。双方可能会设定新的贸易目标,譬如达成保障对方投资利益的协定。近来,印度频频以涉及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设置诸多限制,阻挠它们投资其通讯、港口等特定行业;在如此背景下,这样的投资保障协定更形重要。

在悬而未决的领土争议上,中国的分析人士均表现得颇为谨慎。荣鹰指出:“‘有让有得’(give and take),是处理领土问题的总原则。”这项原则是温家宝总理去年访问印度期间,与新德里达成的(注1)。

“领土交换”被视为最可行的领土解决方案,即中国将西段的阿克赛钦(Aksai Chin)交给印度,而印度则让出东段的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这样就可以为解决领土争议打开新局面(注2)。

不过,印度已排除把“有人地带”纳入领土交换之列,即意味在归还阿鲁纳恰尔邦土地问题上拒绝让步。其中,印度视为军事重地的达旺(Tawang)地区更是个胶着点,因为中国声称它是西藏的一部分,而当年达赖喇嘛六世在此出生就是明证(注3)。双方均坚持彼此的立场,令交换方案变得异常复杂。可惜的是,除了该方案,目前提出的其他设想寥寥无几。

荣鹰说:“我们需要记住的是,领土争议是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话题,但不再是两国的仅有话题。由于双方均同意承认这一争议,并致力于寻求政治解决方案,它并未给双边关系蒙上以往那样的阴影。”

马加力相信两国在胡锦涛访问期间,会宣布“采取更积极务实的态度,加快领土问题的谈判进程”。但也有其他分析人士认为,两国似乎更情愿将这个棘手问题放一放,留给未来的领导人处理。

如这属实的话,中印关系的全面正常化将依然难以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土争议迟早会成为制约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发展的瓶颈。印度目前限制中国企业投资,就是最好的例子。

胡仕胜也认为,若不完成边界划分,两国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性夥伴关系”。然而,与其他专家一样,他也没有任何打破僵局的建议。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崔天凯最近表示,两国仍在进行领土争议谈判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双方正就一框架协议进行探讨。但鉴于双方的谈判内容高度保密,外界无从得知这些成果的详细情况。

荣鹰说,最近几轮的谈判均在友好、轻松的氛围下进行,与过去那种紧张环境截然不同;单从这一事实,已可以看到希望。胡仕胜对此亦表赞同:“有迹象表明,边界谈判取得缓慢的进展。”不过,他强调,与其紧盯着领土问题,两国不如大力发展经贸关系,多探讨地区问题,以保障共同周边地区稳定,促进这一地区的发展。

事实上,一些地区上的问题,确需要中印两国深入探讨。例如,印度对中国与巴基斯坦坚如磐石的关系深表担忧,中国则对印度频频“亲近”美日两国存有警惕。

在访印行程结束后,胡锦涛将直接飞往伊斯兰堡,开始对巴基斯坦的访问。在此期间,他将签署一份涵盖范围非常广泛的能源协定,以帮助巴国的核工业发展。作为巴基斯坦的死对头,印度将密切关注这一动态。

胡仕胜认为,印度“过于担心”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他说,中巴关系已不再是昔日的“军事联盟”性质,而是“冷战后正常的盟友关系”。

马加力补充道:“中国已将对印关系和对巴关系分而视之。我们同时是这两个国家的朋友,一方面不断改善与印度的关系,而中巴关系依然维持在原状,没有任何提升。”

据荣鹰称,中巴关系并不针对印度,而是旨在保障中国西部边境的安全。实际上,中方分析人士也对北京与伊斯兰堡的军事、核关系做出了多种解释;但这些仍难消除印度的担忧。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愈来愈清楚的,那就是中印两国在外交政策的许多方面,都共同面临相似的挑战。例如两国均宣称,要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换句话说,就是分别与互有心病的国家建立互信,打造良好的双边关系。所以,中国在同巴基斯坦保持着亲密关系的同时,也期望同印度发展战略关系。同样,印度也要平衡好它与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关系。


就像印度难以接受中国与巴基斯坦“卿卿我我”,北京也担心印度沦为美国进一步遏制中国的工具(今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在访印期间与新德里签署了民用核合作协议)。所以,中国并不热烈欢迎美印达成的核协议,据说还试图游说总部位于维也纳的“核供应国集团”反对这一协议。

在所有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印两国去年宣布的“战略夥伴关系”至今可说虚有其表,双方仍严重缺乏互信。荣鹰总结道:“目前的战略夥伴关系,更多是一个发展方向,而不是一个现实存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切实加强两国关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改变僵化的思维模式,并在多种因素中寻求平衡。此外,它还需要很大的政治热情和勇气。胡锦涛此次的访印之旅,正是踏出了这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注1:中国总理温家宝于2005年4月访问印度,双方在4月11日签署了11项协定,其中第一项是《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但这只是政治性的“路线图”,并没有在细节和技术上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

注2:《印度快报》今年9月引述印度官方人士的话说,北京已表示,愿意在毗邻印度的西部疆界问题上展现若干弹性,但印度必须在毗邻中国的东部边界问题上有所让步,也就是印度应让出位于印度东北部阿鲁纳恰尔邦的色拉山口(Sela Pass)土地,此处距离印度视为军事战略要地的达旺(Tawang)仅77公里,但已遭到印度拒绝。

注3:达赖六世(1683~1706)名为仓央嘉措,康熙三十六年时清朝政府封他为达赖六世,康熙四十四年被废黜,在生时曾写下大量情诗。
来源:亚洲时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