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打破了中国非常重要的神话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甫正式上任,就让人感到他有着要与其前辈们完全不同作为的强烈企图心,而使日本国民与亚洲其它国家为之侧目。安倍先是宣布为了削减预算赤字,他将自行减薪30%,其它阁员也减薪10%,此外,虽然安倍也表示「将努力促使日中关系进一步发展」,但他也强调,身为第一位战后出生的首相,他将领导国家朝正确的方向前进,让日本成为充满机会与活力的国家。
此外,他所公布的新内阁名单中有九位「日华议员恳谈会」成员,由于新内阁的保守色彩浓厚,包括外相由麻生太郎留任,防卫厅长官由前任防卫厅长久间章生出任,都是对中国立场强硬的鹰派人物,以至于被日本在野党戏称为「鹰派内阁」。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使得那些一心期待在安倍上台后,能够改善日、中关系的人们顿时心凉了一大截,比方说,亲中国色彩鲜明的「中国时报」在九月二十七日的报导中,就以「安倍难以解决日中关系僵局」为题,对安倍上台后的日、中关系抱持极为悲观态度的表示:「安倍可能是想促进日中关系的发展,但请注意,安倍对日中关系的基调一向是『政经分离』,经济合作是经济合作,政治对抗是政治对抗,日本当然要促进两国经济关系,因为日本近年的经济复苏几乎全因为中国大陆市场,怎能不进展?但说到政治关系,就全不是那回事了。日本紧跟着美国的亚洲政策走,两国甚至要连手干预台湾海峡,试问日中如何合作法?日本首相与阁僚参拜靖国神社,对中国来说多少是面子问题,但安倍一心要修改宪法,做小泉纯一郎所不敢做的事,其结果必然是大肆扩军,那才是中国的大忌,是里子问题而不是面子问题了。」
就「中国时报」这一篇报导的内容来看,大体上已经点出了日、中关系无法改善的真正原因,是在于日本在近六年来的小泉执政期间,将「让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这个观念成功的推销给日本大多数的国民,并成为日本的国家新愿景,连带的也就使得日本极力摆脱超过半个世纪期间为发动太平洋战争所背负的罪名成为一种必然,而这自然要冲击到一心期待要在二十一世纪「和平崛起」,成为亚洲区域强权的中国,使得日、中两国在根本的利害上处于「一山不容二虎」的局面,自然无法期待两国的关系能够获得改善。
不过,「中国时报」这篇报导中所说的:「日本近年的经济复苏几乎全因为中国大陆市场,怎能不进展?」,若不是「中国时报」没有搞清楚日本近年来经济复苏的真正原因,显然就是「中国时报」仍然无法摆脱其根深柢固的「大中国情结」所致!
事实上,日本近年的经济复苏其原因虽然不能说与中国市场毫无关系,但主要还是在于日本的制度改革与产业重整后所造就的必然结果,据「财讯月刊」的分析,日本近年的经济复苏主要原因计有:不牺牲研发经费;企业专注核心价值;鼓励新创事业、产学交流;法规松绑、资金开国;利用中国市场、保护本身技术等五项,中国市场不过是其中的一项而已,而且对于日本而言还是在以「保护本身技术」的前提下利用中国市场。同时,中国虽然在2002年超越台湾及韩国,成为日本第二大出口国,但日本从中国进口低价品的总额更高,使得日本对中贸易持续赤字,因此,中国最多不过是成为日本制造业最重要生产基地而已。
相对的,「财讯月刊」在本文中倒是认为日本当前最重要课题是「如何让日本人拿钱出来,刺激内需」,点出了日本要维持经济持续繁荣,还是要靠自己努力创造内需市场,因为「就个人投资而言,新兴市场的高风险、高报酬固然诱人,但日本经济复苏后展现的稳健、长期特性,仍吸引包括国际私募基金在内的资金大量投入,也促成2001年以来日本过去罕见的外资投资日股跳跃式成长局面」。
由此可见,「中国时报」所谓:「日本近年的经济复苏几乎全因为中国大陆市场」,完全无法禁得起事实的考验。正因为如此,安倍晋三虽然口口声声说要致力于改善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然而,其任命的新内阁却充满了鲜明的对中强硬色彩,也就不难理解。
毕竟,与台湾一样,对于日本而言,中国在政治上是阻碍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让日本发挥更大影响力的战略竞争者;在军事上是充满穷兵黩武、随时可能威胁到自国安全的假想敌;在经济上虽是重要的加工生产基地,却也同样具有相当高的可替代性,中国市场不过是一个由各国媒体所画出来的想象大饼而已,对于日本来说,中国虽然具有「败事有余」的消极能力,但显然不具备「成事」的积极重要性。
因此,形容安倍晋三在有意无意之间,打破了近十年来世人所普遍认为「中国非常重要」的神话了,事实上应该是非常贴切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安倍
來源: 观察--南方快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http://m.kzg.io/gbhq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