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公路是这样修成的
各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几年间迅速修建了大量公路。所有几年不到中国的海外人士都会对崭新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啧啧称赞,视之为中国经济奇迹的一个部分。确实,单纯从公路以及其他交通设施的建设成就来看,在速度和数量上,中国也许堪称世界第一。但是取得这个成就的过程,值得去作一番探究。从现在的运作效果来看,出现了建设之初不曾料想的问题。
评价一个家庭抚养孩子的成就,不能只看考试成绩。不管孩子分数再高,如果父母以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来获得高中榜首的分数,这对父母都是应该受到批评的。评价政府在公路建设上的功过,也好比对孩子的评价。公路修的多了,中了状元。但在过程中不加论证的进行决策,而导致的问题,却长久的留给了后代。
在各地方政府还没有什么资金积累的情况下,怎么跟富裕的城市比公路建设?这是数年前摆在几乎每一个城市市长面前的问题。随着社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的发展,人们找到了捷径:让商人来修路。市长们不用筹集资金,不用掏财政腰包,就看到黑油油的公路一条条出来,真是找到了好办法。于是,市长们大力推荐此政策,欢迎商人们门庭若市的来要求投资公路;同时商人们认为难得有机会拦下一条路,坐地收钱,同时还可以低价得到公路旁边的大量土地(地方政府往往愿意满足这些要求,反正是向农民征收,商人出钱,政府没有成本),于是一拍即合,公路计划就如雨后春笋一般树立起来,各项后续操作也就随之就绪。简单的说,公路网就是这么出来的。不管当地富裕程度如何,这个办法都见效。
也有很多地方政府把自己变成商人,设立公司向银行贷款来修路。这与商人来修公路并没有什么两样。这家公司照样只顾本位利益,不顾全大局。同时也与商人一样,有个回报的需要,因为银行的贷款是不能不还的,特别是在现在国有银行也发行股票的情况下(在改革开放初期,银行和财政还是一家;即使分家后的初期,国营企业还是不习惯还贷款)。
商人的宗旨在牟利。所以在与政府谈条件的过程中,就竭尽全力的争取代价最低、收获最大的条件,比如,本来需要给农民每亩5万元的补偿 ,争取谈到每亩2万元,而且还不要一次付清,一次付清不是好条件,最好是拖一、两年再付完。在这场谈判中,处处涉及农民的利益,但是农民是不到场的。不仅是农民,就是管农民的官,也不一定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农民受欺负多了,反抗了,政府就要求不要拖延时间支付了。那么商人就开始想其他办法得到补偿,比如让政府为贷款担保,免税期延长,或者要求得到政府控制着审批权的一些商业机会,如开矿,特许经营等等。当然,最直接、也最主要的回报方式是收费。所以随着路网的建成,一个个收费站就出现了。
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在少数富裕地区,与多数的贫穷地区是不同的。富裕地区好车多,车主有较好支付能力。贫穷地区,支付能力很低。以前虽然路少,又不好走,但是毕竟不用交钱。现在要交钱了,对于低收入阶层来说(尤其是跑运输的,大多都是低收入者),这笔钱天天交,可不是小数。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减少支付。在一个个收费站的旁边,就出现了一条条小路。当地人给司机带路,收2元钱人民币。而过收费站,要交十元人民币,那当然要省这笔钱了。于是收费站就收不到多少钱。
还有的收费站影响了太多人的利益。当然这都出现在低收入地区,这笔收费当地人不能忽视。如310国道河南荥阳段的赵家庄收费站,司机们都不用绕路就可以省钱了--争论持续5年了,数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续在每年的当地“两会”上提案“撤销310国道荥阳段赵家庄收费站”。这样一来,当地收费管理人员就不再认真收费,交费可以凭自愿,当然也就收不到费了。
现在河南省的公路收费收入,不够还银行的利息,所有公路都抵押给了银行。但是长期不产生回报的资产,落在银行手上,也并不好过。所以这个事件中,各个方面的卷入者都成了输家--农民、政府、商人、银行,甚至行车者也不觉的自己因为新公路的出现,享受到多少好处。
那么当初地方政府在立项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想到本地群众收入低,可能交不起钱呢?为什么不对本地公路建设进行论证,不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循序渐进的发展战略呢?地方官员的思维逻辑是这样的:我在这一任上,想办法把公路修起来,这是最好看的政绩;所以要快点修起来,越快越好;论证什么?一论证就搞两年,我怎么能等两年呢?别人都升上去了,我还在这里论证?而且,有几个老板给我不少好处,我要照顾他们,让他们修路,他们还会继续回报我。就这样的逻辑,群众不在考虑之中。
交通部门是出了最多贪污受贿的官员的部门之一。所以官员们在这场投资热潮中也不是赢家。那么那些拿了大把不干净的钱,而又至今逍遥法外的官员,是不是赢家呢?也不是,人间的法律没管到他们,还有佛法!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不是凭良心做人做事,没有能够不偿还的。
地方官员的思维逻辑是这样的:我在这一任上,想办法把公路修起来,这是最好看的政绩;所以要快点修起来,越快越好。(来源:Getty Images)
- 关键字搜索:
-
【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