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大学生的感想:毕业,烦 就业,难

李小兰四年前,考上了某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师范类。如今,面临毕业的她却发出了“毕业,烦;就业,难。”的感叹。

2002年的8月21日,对于刚刚度过“黑色七月”李小兰来说,是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她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在大别山深山里的小乡村还引起不小的震动,“从那以后,我们那女孩子上高中的都多些。”

今年七月,李小兰就要毕业了,但她正式找工作也比较迟,之前由于想考研究生,忽略了不少单位到学校招聘的机会。但研究生考试的成绩,让她躲在被窝里痛哭了整整一天,“我知道就业难,所以想考研究生,提高竞争水平,可又被该死的英语拖了后腿。”

考研的路被堵了,李小兰开始找工作,其间经历了她现在也记不起来有多少次的闭门羹。“最可惜的是今年四月,我们县教育局招本科应届毕业生进教师编制,由于四级没有过,我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不过不能回家乡当老师,倒也没有让李小兰非常难过,因为“我们按太穷了,老师的工资很少,而且经常被拖欠。”

四月底,打工的表姐介绍李小兰去一家星级酒店面试前台。这次是她第一次面试,非常担心自己的乡下气息使面试失败,虽然在合肥呆了四年,但李小兰身上的淳朴气息还是没有多少改变。“我真的很乡下,是个不折不扣的乡下妹,老实、不善言辞、交际能力差、内向……”去酒店面试前的几天,她有意地节食了几天,但仍然不瘦,“不象城里女孩子那样苗条好看。”

面试那天,李小兰很紧张,觉得星级酒店怎么会收她这样的乡下妹。但真到面试了,她反而不紧张了,面试的考官是三十多岁的前厅经理。“我忘了当时是怎么开始的,记得他对我说了很多,他说我不适合做这份工作,我太静了,而前台这样的工作需要反应灵敏、快速。”虽然只交谈了几分钟,但经理却一直在传递不会录用她这个信息。看李小兰不死心,经理干脆让她用英语说说来应聘的缘由,结果,英语本就不好的李小兰说得很不流利,这也让经理找到了推辞的借口。

其实,李小兰对这个工作不感兴趣也没多大信心,但看到同学们都在一家一家的面试,表姐又希望她去试试,她就去了,反正不能录用还可以积累点面试经验。

后来,李小兰才知道没有被录用原因是经理觉得她比较土,衣着打扮很乡下。当然,这是之后从表姐那知道的。

“五一”放假,李小兰回了趟老家,却惊讶的发现,淳朴的村民已经不象当初那样对待她这个村里不多的女大学生了。“以前,我每次回家,村里人看到我回来,老远的就打招呼,我还是家长们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的榜样呢。”这突然的转变让李小兰措手不及,细心的她开始深究其原因了。母亲告诉她,前不久,村里的另外一名大学生回来了,向家里要钱,因为工作不好,又生了场大病,他的工资根本不够生活。

令李小兰担心的事情还在后面,村里不少家长已经有不让孩子、特别是女孩子读书的想法了。不少家长私下里去学校,向老师打听孩子的成绩,能否考上好的高中,能否考上好的大学,当听到否定的答案时,家长就不让孩子继续读书了。“现在学校已经规定不允许向家长透露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初中的老师对她说,“这也不能全怪家长,现在学费这么高,工作还这么不好找,咱农村是养不起大学生呀。”李小兰万万没有想到,她们的就业难也会给这宁静的小山村造成这么大的变化。当想到自己每年要花家里将近8000块钱的时候,她却不忍指责乡亲们这种短视的行为。

从家乡回来,李小兰开始频繁的出没于招聘会,为她自己,也为了家乡的弟弟妹妹,因为如果她的境况好一些,也许会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
5月中旬,学校组织了苏北的一些学校来校招聘。参加招聘会前,李小兰把月薪定在1500左右。在投简历时,当招聘单位询问工资要求时,她老实地报出1500。后来,她才知道,1500定高了,那些学校普遍把工资定在1000——1200左右,这还不解决食宿问题。回想起来,如果她要求的薪金是1000,那应该会有学校要她。这次,李小兰共投了七份简历,但至尽没有一个回音。

不参加招聘会的日子,李小兰总是在宿舍里打发,舍友之间谈论最多的是工作这个话题,互相交流一些招聘信息,面试心得,而工资水平又不得不成为焦点。一位舍友把矛头对准“大学生应该定位为普通劳动者”这个观点,她说,一味指责大学生“眼光高”、“摆身段”,似乎有些不近人情,毕竟,我们是千军万马一路拼杀过来的,家庭和国家也为我们支付了高昂成本,有了这样的付出,无论是谁总希望得到起码的回报,至少应该能让人看出“上大学和不上大学就是不一样”。(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