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钱抄袭 中国高校成腐败重灾区

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在中国愈演愈烈。今年3月,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发布了2006年第一期简报,在被通报的20个案例中,18例均是“被举报涉嫌在申请书中弄虚作假”。 两例被确认为“被举报涉嫌抄袭剽窃他人论文”。

据《中国青年报》报导,在被通报的20个案例中,约有15个案例涉及高校,占总体案例的75%,体现出的不端行为旨在通过申请,获得相关部门的资金资助。被通报的案例中大部分是伪造项目组主要成员的信息,在还没有获得相应职称时,在申请时填报了虚假的职称信息。

目前正在香港访问的中共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坦承,中国大陆学术腐败情况的确非常严重,由于搞市场经济,学术界有些人追求短期效应,不惜弄虚作假以达到个人目的。

中科院多位院士指出,很多迹象表明,中国科技界不是在淡化名利,而是在不断强化名利。一些科研单位人员的部分收入直接和科研经费挂钩,这种情况造成了很多科研人员只要有钱就去争。很多科研人员脱离科研一线,却想尽办法,甚至采取一些弄虚作假的手段从事申请项目的工作。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朱效民博士说,当前上上下下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更是急功近利,寅吃卯粮,基础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十年磨一剑’的从容氛围已经荡然无存。浮躁功利的土壤,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苦心钻研,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部分科研人员通过弄虚作假、隐瞒欺骗拿到的资助经费都是国家和纳税人的钱。而年轻人刚出道往往胆子更大 。

朱效民说,有些青年科研人员刚刚走上科研岗位,受到一些不好的环境熏陶,学坏更快,往往胆子更大,长期发展下去后果严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陈佳洱院士也表示,现在的青年科研人员往往很现实,认为没有宽裕的生活,没有收入,就没有社会地位。因此他们可能会想各种办法去申请项目。

他认为,现在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容易把青年科研人员带到歪路上,很多青年科研人员搞科研的动力不是追求真理,不是对科学的渴求,而是追求名利。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