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报:中国民工荒蔓延血汗工厂来日无多
英国《泰晤士报》3月14日载文《中国民工荒蔓延--“血汗工厂”来日无多》说,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也开始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尤其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和尤其是熟练的技工。分析人士指出,劳工紧缺有利于劳工权益被重视,同时,势必产生抬高工人薪水的压力,可能削弱中国的人力低成本竞争优势。《泰晤士报》简•马戛尔尼(Jane Macartney)3月11日从深圳报导说,中国工厂恶劣的工作环境早已众所周知,工人无法随意进出工厂,四处铁门都有警卫保守,甚至连上厕所多一分钟,也会被罚款。如今,这些为英国商业街时尚商家生产胸罩,为耶诞节制造玩具的工人们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工作条件。
文章说,自从中国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工业大国以来,对劳工的需求节节升高,劳工变得供不应求。据官方的统计资料,中国有2亿名离开农田,到沿海城市打工的民工。年龄在15-24岁之间的劳工在总人口比率中不断下降。其中,制造业的工人数量大幅下降,从1995年的9,800万人下降至 2002年的 8,300万人。
不过,一些地方官员认为,不必担心短缺和其他阻碍发展的因素。广州市就表示:“广州经济主要由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业支 □,因此我们不需要很庞大的劳动力。”为了与也在高速发展的长江三角地区竞争,广东省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试图迁出低端的轻工业,进入更复杂、更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尤其是广州,该市正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一个汽车制造中心。广州已经说服丰田(Toyota)、本田(Honda)、日产(Nissan)前来投资,同时还在争取雷诺(Renault)。
《泰晤士报》马戛尔尼的报导说,如今,像广东省这样的经济开发区都纷纷遇到劳工供给瓶颈,例如广东省劳工缺口达200万,约相当于该地区总劳动力的十分之一。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省份都出现劳工短缺,不过,劳工短缺毕竟成为了制约中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迫切问题,许多工厂都必须依赖外地的打工仔来维持运作。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工业化在赛跑,经济的飞速成长给沿海省份创造了无数工作机会,许多新兴的工业城市突然都出现了许多工作职位空缺,给了劳工们更多的选择。虽然这些城市的生活标准仍然远远低于类似深圳这样的大都市,不过,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在离家近的地方打工,而不是到遥远的南方去。
文章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最大的付费电话出口商,深圳市冠日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Guanri Telecom-Tech Co.)决定把他们部分工厂迁至江西省等相较穷困的内陆省份。
在广东,每10份工作空缺中,只能找到9名工人,而且,这种情况还在继续恶化。作为中国出口发动机的珠三角地区的厂主们表示,从工人到电力,什么东西都短缺,这正迫使他们考虑到其他地方去投资。虽然工厂一直在安装发电机和勉强使用的水井,以此来解决缺电缺水的问题,但工人短缺已令不少人感到惊讶。该地区某文胸厂的一位经理表示:“我现在有10名工人,而我需要150名。我不知道我们能采取哪种措施。我们到其他省份去雇佣工人。我们和网路上找到的职校联系。但是,工人不想来这里为我们工作。”
劳工瓶颈已经开始向北方地区扩散。上个月,福州市的招聘会上,要招5万多名制鞋厂和服装厂的工人,但是,应聘的人不到1.5万人。
文章说,不过,并非什么样的劳工都紧缺,只会干体力活的人随便都可以找到,大学毕业生也一点也不稀罕,但是,受过训练的技工却是难求的宝贝。 “政府没有提供训练年轻技工的资源,所以,这个问题就要由各行企业、商家自己解决。”
研究劳工问题的专家说,这种状况短期内还不会改变。大多数工厂都在招聘年龄在18到25岁之间、手巧的女工。从事劳工及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与宣导、工厂管理谘询、教育培训的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的所长、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刘开明说:“以前,你在工厂外面可以看到人们排着长队等工作。现在,一个也没有了。”他说:“若工厂不能雇佣足够的劳动力,那它们就不能向国际市场出口它们的商品。若不能雇佣足够劳动力来支持经济发展,那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就会有大麻烦。”
文章说,在中国,继续靠“血汗工厂”来赚钱的日子可能已经不多了。如今,工人们都自配有手机,任何虐待劳工的消息会很快散播开来。 “如果你是一家赢利的公司,那么,你就必须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现在的工商界已经今非昔比,依靠压榨工人赚钱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伴随劳工紧缺的是,劳工的权益更容易被政府和资方重视。在深圳,劳动局正在考虑采取措施来保证工人的最低薪水-虽然深圳的工人薪水已经是全国最高的了,每月50英镑。相比下,中国的7.5亿农民的平均月收入仅16英镑,50英镑已经是当今许多农民们梦寐以求的报酬。
一些地区正向外国投资者提出新的要求。珠三角西部中山市的小榄镇6月份决定,只鼓励那些向工人至少支付月工资600元的外国投资者,尽管最低工资线是450元人民币。
不过,劳工市场的紧张,可能正在削弱中国吸引外资的一个巨大优势:低廉的劳工成本。据统计,目前城市薪金每年上升约13-15%,农村收入的涨幅为 17%。制造业的都市劳工薪水自1991年以来翻了两番,从1991年的年均642美元上升至2002年的1,329美元。劳工紧缺说明中国的人力尽管充沛,但并非无底洞,那么中国低成本竞争优势还可能维持多久呢?
- 关键字搜索:
-
泰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