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为本的唐太宗(图)
唐太宗李世民,年少就驰骋沙场,看到了人民流离失所,哀哀无告的痛苦;在冲锋陷阵,血流漂杵的大地,体验到了百业萧条,社会凋敝,民不聊生的惨境。所以他在位的二十多年间,一切言谈,都以民之所想为依归;一切作为,都是以民之所需为根本。太宗曾说:“每临朝议事,无不三思而后行,恐有害于民。”太宗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年年征战之州郡,免二年租(米)调(布帛),自给有余,再免一年。放宫女三千多人归亲,任由她们嫁人。既节省庞大的开支,也让她们寂寞许久的生命,熨贴着亲情的滋润,享受家庭之乐的温馨。这年中,突厥颉利可汗引兵进寇至长安渭水桥之北,部将请战,世民阻止。却自率六骑迳至渭水,与颉利隔水而语,铿声责他无故犯境,有违盟约(高祖时与之订有和议)。突厥干部见太宗神辨英毅,雄武有若天神,都惊而失措,竟纷纷下马,罗跪满地。颉利见军心如此不堪,又不知唐营大军隐伏何处,不免胆怯,当即请和退军。
属臣问太宗:“突厥以倾国之兵来犯,诸将请战,陛下不许,为什么呢?”他说:“朕即位不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故以和为尚。一与虏战,官兵死伤必众,庶民都将受祸,所以卷甲韬戈以养吾民,而又可结胡藩恩信。”太宗亲身临敌,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国家人民的祸福。
有跟随太宗的旧人,未迁官的都埋怨。太宗知道后,对他们说:“王者至公无私,所以能服天下人心。朕和你们每天所衣所食,都是取自人民,因此设官分职,是为了人民。当择贤才任用,怎么能以新旧为先后呢?这可不是为政之道啊!”不是不念旧人,而是这些旧人是不是有能力为人民服务?
高宗想要强宗室以镇天下,所以皇族子孙虽稚子童孺,都封为王的有数十人。世民即位后问群臣:“偏封宗室子弟,是否利益天下?”一臣对答:“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得为王,其余非有大功,没有封王的。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没有如今之多。这样浮滥的爵命,恐不是示天下以至公之理吧?”太宗应说:“对!朕今天做天子,要施德政以养百姓,岂可劳百姓来养自己的宗族呢!”乃降宗室郡王都为县公,惟有功的数人留任。
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立重法以禁之。世民微笑着说:“人民之所以为盗,由赋税繁杂,差役过重,加上官吏贪求,饥寒切身,以致不暇顾及廉耻。我们当去奢省费,轻傜薄赋;选用清廉的官吏,使民衣食有余,自然就不会为盗,这样就不用重法了。”
乃令有司修订律法,减死刑罪至九十条,凡死刑须三覆奏,后改五覆奏。行刑之日,尚食监不得进酒;太常部不举乐,所以重视民命。太宗曾调阅系囚名册,亲临监狱巡视,见应死者唏嘘涕零,悲不自胜。遂令纵使归家,并敕天下死囚放还的共三百九十人,期以明年秋来就死。到期,所纵死囚未回的仅一人。经所在地方官调查,这个人因回程遇暴雨,涉水过河时为突来山洪淹灭。太宗叹道:“他们真是善良的好子民啊!”即令将所有死囚,都无罪开释。死者以殉公抚恤他的家人,并派使臣前往悼祭。
太宗尝给侍臣说:“有国才有君,有民才有国;所以君依于国,国依于民。苛刻民财以奉君,就像割自己的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因此人君之祸患,不是自外而来,往往是出于自身。凡事大张旗鼓的去做,所需费用必广;费用广,赋税重,人民怎能不怨恨呢?有怨恨不满的人民,国家怎能不危?国危,君又怎么能生存?所以朕常以此自省,故不敢纵欲以害民!”
益州(四川成都)大都督奏称獠人反,请发兵讨伐。太宗说:“獠人依山而居,时常昼伏夜猎,这是他们的习俗;当地官吏如能抚以恩信,自然帅服。绝不可把他们当作禽兽,动干戈残害,这岂是为父母官之所当为!”严令不许。你看他多么的了解当地民俗,体贴民情。
一日,太宗跟大臣说:“朕年少就好弓箭,曾得良弓十多把,于是拿给弓匠看。弓人检视后说:‘都不是好弓。’朕问缘故,匠人道:‘木心不直,脉理都不会正;弓虽强劲,所发射的箭不会直。’朕才悟到,向日辨识不太精确。朕以弓矢征定四方,见识犹有如此差失,何况天下的事务,又怎能什么都知道呢?”
乃令京官五品以上,轮流住宿中书省内;然后一一延见,详问民间疾苦,政事得失。又分遣大臣巡行天下:察官吏贤能或不肖,访问民间疾苦,礼慰年高长者,帐济穷困百姓。临行,太宗叮嘱:“你们所到之处,如朕亲临!”意思要他们重视,不可轻忽敷衍行事。
一次太宗与公卿语:“过去大禹凿山治水,而民无怨讟,因为有利于民。秦始皇营建宫室,人恨之而叛,因为这只是利己的私欲。大凡奇珍异宝没人不喜好的,如果放纵不已,那么危亡立至。朕想建造一殿,材用都已备妥,有鉴于秦而止。因此王公以下,应该深切体认朕的本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朴素,公私富给。
贞观三年,洪水为患,淹田千里。太宗遣使臣至灾区,帐济百姓,抚慰孤苦;民虽东西就食,却无人嗟怨。四年,天下谷熟丰稔,流散百姓都归乡里。这时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年经定谳死刑犯,才二十九人。人民乐于以强韧的生命力,持续为一个繁华的大唐,投入更多的心力。
太宗为了督导吏治,尝将地方都督剌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把他们的政绩善恶,一一疏注名下,坐卧观看。并令内外官吏凡五品以上,堪任县令的都奏知朝廷以供参考。所以贞观朝的官吏,颇能“官得其人,民去愁怨。”
太宗对群臣说:“朕为兆民之主,都想使他们富贵。今教以礼义,使少敬长,夫妇互敬,那么人民就都尊贵了。轻徭薄敛,使他们各治生业,那么人民就都富裕了。能家给户足,朕虽不听管弦之乐,但乐已在其中了啊!”
所以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间,他的以民为本的治绩,是东至于海,南极五岭,都外不闭户,路不拾遗,行旅不携粮,取给道路供应,虽野宿也无所顾忌,安全无虞。真是人民安乐,四海升平!
对外各民族,太宗以“仁恩结庶类,信义抚戎夷”。外族入侵,被创而降,或远邦慕德来归,都按意愿,以自属之地封王,作中国之藩蔽。有的拜为大将军,授兵为用;有的爵中朗将,布列朝廷。求婚的,许妻以公主或宗女。愿迁入内地者,有时达四、五十万人,分别划地安置,也有与原民杂居,都分地教他们耕织,设学校教他们读书。数年、数十年之后的外族人民,都在潜移默化中,在中华文化的薰陶、洗礼中,溶合而为一个文化丰富的中华大民族。
是时,异邦留学中国者,达数万人之众。四夷君长,不畏路途遥远艰辛,争相遣使入贡,每年元月朝贺常数千人。太宗曾引见诸胡使者,对侍臣说:“汉武帝穷兵三十多年,疲惫中国,所获无几;如今,朕只是抚德施仁,便使穷发之地,尽为中国的编户。”各民族都依太宗如父母,所以被他们尊为“天可汗!”
太宗逝世之日,四夷有在朝为官,及来华进贡的使臣,无不闻讯捶胸痛哭。有的剪发、剌面;有的割耳、切腹,血流遍地。有的请殉葬从之于黄泉,可证外夷怀德感恩之深,已到忘我忘身的地步。
唐太宗的一生烈烈扬扬,是灿烂的阳光,他让国人的每日,像生活在万紫千红的春天;也温暖了域外夷人萧瑟苦寒的冬天。他释放出生命的最大能量,把中华民族经过了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大黑暗驱散,让各民族在中国的大地上,交融出时空飞腾,历史文化走进另一页新的风韵,新的异彩,蜿蜿蜒蜒,永远哗哗作响!
- 关键字搜索:
-
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