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二十一世纪经济报导一篇分析,上海一名搬家公司的搬运工一个月约可以赚八百元。一位来自西北大学应届毕业本科生来上海应征,她期许第一份工作有一千元月薪就可以了。
在刚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们对自己的初次就业工资羞于启齿,据了解,他们的初职薪水平均在一千元。
报导说,尽管上海一些高校给予志愿服务西部的大学生每人一万元奖励,但大学生们却兴趣不高,因为在西部省份本科生月薪平均只有一千两百元左右。
西北大学毕业生王瑾认为,在大城市工作会比其他同学更有出息,这种想法被多数大学生认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造成了学生及家长们不同择业预期,地区性的失业也就成为必然。
据二零零四年浙江省城调队对全省二十四个市县四千零七十九户城镇居民教育费用开支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从幼儿园到大学共需投资十四万八千五百元,还不包括参加各种培训班的累计支出和生活费。
近五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由两千年的一百零七万人迅速增长到二零零五年的三百三十八万人,二零零六年将达到四百万人。
报导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参与的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有百分之三十五点四的学生愿意去党政机关、百分之十八点九选择去国有事业单位、百分之十七点八选择教学科研、百分之十三点六选择国企、百分之十五选择外企,只有百分之一点三选择去私营企业。受高等教育者的人才岗位需求与社会岗位供给之间的矛盾凸显。
不过,国有部门目前的干都是四十岁上下,他们占据很多重要岗位。如果要完成高学历的年轻人才对他们的置换,至少需要十年,而经济转轨期的新老交接,又面临着许多既得利益障碍,谈何容易?
报导表示,经济的粗放式增长造成了民工荒的泛滥,而相应的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滞后,则凸显了大学生就业困境背后的高教发展之弊。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工学类专业,就业率最低的学科是法学类,稳定性最好的科类是教育学。但就业率只是就业形势的一个方面,事实上,金融、贸易、法律、IT类才是中国目前人才最紧缺的行业,人才缺口都在百万以上。
报导并预测未来十年间,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仍很难改善,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将适当控制高等教育的扩张速度,将原先每年百分之二十的平均增幅调低到百分之六到八左右,控制大学扩招规模。此外,只能寄望于通过改善高教质量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中央社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