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精美天价书 页少字大无内容
近年来,一路飙升的“天价书”频现大陆书市,越来越精美的“贵族”书价,离真正读书人越去越远,这种状况使图书偏离了传播知识的基本功能。黄金打造天价书
在今年的大陆书市上,精装“天价书”频频亮相,《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这套书根据不同的包装分普通本、珍藏本、豪华本,售价分别爲4.8万元、6.8万元、9.8万元不等。然而9.8 万元一套的书还不算贵,一套售价39万元的线装本《四库全书》算得上“天价”!
上月中旬,一部由黄金打造而成的《孙子兵法》登场,售价1.96万元。此书不仅内置40页金纸,而且封面包装豪华。镶嵌纯度99.9%的纯金孙武头像。许多“精品”图书身价惊人,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上万元。
据人民网引述作者何龙的话说:翻看以前的书籍定价,大多几角到数元。上海曾经出过“五角丛书”,每本五角。现在别说以“角”爲单位的书了,甚至十元以下的书都难觅芳踪。雄起的书价像吃了“伟哥”一样沦爲金钱的殖民地。
内容重复、一页没几个字,尽唱“空城计”
据工人日报报道,图书价格过高是近年来中国图书市场的一大顽症。有调查表明,近70%的受访者认爲现在图书太贵。人们越来越不敢恭维的所谓“精品图书”有些内容重复或大同小异,有的错误百出,有的一页没几十个字,尽唱“空城计”。
买书者说:不是我不买书。因爲,这年头市面上的书书价越来越高,非买不可的书越来越少。书里花里胡哨得让人眼晕,名字越来越露骨,文字越来越直白,但却越来越没看头。
“现在出版的经典书籍,或是具有很强珍藏价值的图书实在是太少了,大多数的图书都是休闲类读物,也没有什么留存的价值。”
从近日召开的“2005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得到数字:2004年,平均每个中国人用于购买图书的金额是35元人民币(约合4美元),不足人均GDP的4‰。而早在1999年美国的人均购书消费就已达93美元,法国人均消费爲122美元。
少儿读物离孩子越来越远
少儿图书日益“高档化”、“贵族化”现象使家长及小读者在过高的书价面前望而却步。一种比巴掌还小的《幼儿英语图卡》只有6页,标价爲2.5元,《动物知识百科图典》标价爲38.6元,《学生探索百科全书》总4 套,标价200元;《中国通史(少年彩图版)》6本售180元,《福尔摩斯侦探故事精选》全套168元,《伊索寓言》一套200元。
业内人士认爲,少儿图书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虚高,在图书的发行过程中,书商可拿到最高50%的利润。
改装出来的名著 杂牌书的出笼
现在,市场上的世界名著都有很多版本,翻一翻会发现,很多版本就像双胞胎一样,文字一样,只是句式不同。“这样的名著就是改出来的”,网友自述说。
“那时,我还是一个没有过四级的大学生,第一次接受的工作是,改版《傲慢与偏见》。书商爲我提供书的原稿,我所要做的就是用标准的修改符号把每个句子都改掉,最基本的方法是将“把”字句和“被”字句互相转化,辅助手法是改变断句的位置、换同义词、或者把原句换一种说法等等。爲了保证每个句子都改变,有时候甚至不得不把一句本来很通顺的话改得不如以前通顺。经过这样的加工,一本名著就面世了。”
对于那些“作品”,自己都不愿意回头去看,觉得有些不堪入目。
另位女大学生、兼职攒书人说:攒出来的书根本保证不了质量,但是攒书的报酬比较高,通常是千字30元到100元(字越多价格越低),攒一本书可以得到几千元的报酬,这对大学生来说诱惑是很大的。
“天价”“贵族”书 使整个社会变得很病态和幼稚
专家认爲,“天价”书导致中国人读书越来越少,热爱读书的孩子数量也越来越少。以北京爲例,5年前,学生每人每年借阅图书大约10本,而现在还不足1本。
据搜虎网调查显示,2004年,中国有51.7%的人读过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其中,有不足1000万人喜欢阅读小说、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作品。在这些人中,做志愿者、从事慈善工作、参观博物馆和看高雅演出的人数要比不读书的人多3倍,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要比不读书的人多两倍。读书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习惯,甚至命运。
一位香港作家说:看到国内和香港都充斥过多滥卖情爱男女关系甚至色情的书,有点心酸。这就是阅读文化的主流了吗?现代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宁愿读短信,看漫画,在网上游荡,连做功课也在网上抄袭人家的文字。这样的下场是,人不再思想,也不懂思想,精神生活很空虚,待出现感情、家庭、事业、生死问题时,不懂得自处,所以不读书的那一代依赖,经验也相对贫乏,特别容易受伤害。这是很严重的精神破产现象。整个社会变得很病态和幼稚。
- 关键字搜索:
-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