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跳蚤市场 买卖双方把手缩在袖口里讲价
有些西方国家,有跳蚤市场,人称方便,谁家若有用不着的旧物,如旧家电、旧物、书报杂志、旧家具等,可以拿到跳蚤市场去卖,有些收入低的人们,或搞收藏淘宝的人,可以到那里去买,有时花钱不多可以买到称心的东西。其实,北京过去也有类似的市场,也就是有名的晓市。晓市,也称小市,就是在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到了天明,市场就散了。在《京华百二竹枝词》中写道:小市东西遥对峙,平民买卖闹如蜂;万般故物杂真赝,准备收摊九点钟。北京的晓市,北城有德胜门晓市,开始在德外,今安德路内,至今还有小市口这个地名。后来移至城内德内大街至棠花胡同及今宋庆龄故居一带。南城又分东晓市和西晓市,西晓市在宣武门外,东晓市在崇文门外,现在还有东晓市大街这个地名。
每天天还未亮,在东晓市街,葱店前街、后街(现称葱店东街、西街)以及唐洗伯街(现称东唐街、西唐街)、章驹胡同等多条胡同,一个挨一个摆满了旧物摊点,有旧家具、旧衣物、旧炊具、古玩字画、旧瓷器、自行车及零件、旧手表、坐钟、铜铁器甚至废铜烂铁,也摆在这里来卖,来买东西的人也很多,真是摩肩接踵,交易双方却都声音很低,没有喧闹嘈杂的声音,也从未听说附近居民反映扰民的。有的甚至打手语,买卖双方把手缩在袖口里,互相握手说价钱,如握一个手指的,表示为一,但口中要说“这个元”、“这个角”;或说“这个整”、“这个零”。握两个手指,表示二,如此类推,直到五个手指为五,握大指和小指就是六,握大指食指和中指就是七,握大指和食指就是八,将食指窝成钩形就是九,将食指和中指相叠就是十。如握一个手指,口说“这个元”,再握两个手指,口说“这个角”,就表示一元二角。现在有的电视剧里有这样的场面。
晓市为什么如此繁荣呢,是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的需要。民国以来,推翻了满清政府,一些皇亲贵胄,失去了皇室每月供应的皇粮,有的又没有一技之长,只好靠卖旧物生活,把东西卖给收旧物“打鼓的”,他们是买“死”人,卖“死”人,如同白给他们差不多。自己去卖,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些贵族出身的人又很爱面子,到街上去卖东西,他们是不肯的,就是普通市民也不肯这样做,晓市的好处是天还未明,买卖双方互相看不清面目,很是方便。
据说,皇室后裔载涛就曾推着自行车到晓市卖自家的东西;再者也有一些来路不明的物品,到这里来卖,在暗中交易不怕犯案。还有白天有正式工作的人,在这里搞第二职业,不影响上班;还有一些“打鼓的”把白天收购来的东西,也拿到这里来卖。
而到这里来买东西的人,有普通市民为了省钱买些旧货自用,也有些卖旧物的商家,从这里买了东西,回去销售,还有到这里来“淘宝”的,有时买到一幅名人字画或古代名瓷,就可能发点小财;买着假货,自认眼拙赔了钱。
晓市除了卖旧物以外,在南岗子和北岗子较宽的街道,还有很多卖早点小吃的摊点,有炒肝、包子、油条、馄饨、切糕、豆腐脑等。人们逛完晓市,可以在附近吃早点,此外,这里还有菜市,顺便可以买回一些青菜带回家,很方便。
天明以后,在东晓市街两侧,是卖新货的市场,一些小型织布厂,把他们织出来的白布、花格布、毛巾、针织品等摆在这里卖,织布厂的厂家在这里卖了棉布,买回织布用的棉纱,做原料。当年,北京没有纺纱厂,棉纱是从上海或天津批发而来,有纱布庄专门在这里批发纱线,收购布匹,亿兆百货商店曾在这里设过点批发百货。
上世纪四十年代,我还是个小孩子,曾逛过东晓市。天还未明就起床,到了晓市,已是熙熙攘攘,只靠路灯照明,当时的路灯隔几十米,才有一个二十五度的灯泡,灯光微弱,买东西的人,有的提着灯笼,有的拿着手电筒,他们说话都声音不大,嘁嘁喳喳。我逛了一两个小时,也没买什么东西,对那些早点小吃,倒有兴趣,吃过早点,已经天光大亮,这时再看那些摊点,已经无影无踪,难怪人们都说这里是“鬼市”。
晓市为什么设在南城和北城呢,这是因为到晓市买卖东西的人,大多是低收入人群,北京过去有一个说法:东富,西贵,南贱,北贫,居住东城西城的有钱人居多;而南城北城,穷人居多,只有他们才需要晓市这样的交易市场。
- 关键字搜索:
-
老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