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德国人的磁悬浮模特
如果在5年前有人说,吉隆坡到新加坡之间要修一条磁悬浮铁路,肯定没人相信。新加坡机场是东南亚最繁荣的,吉隆坡的机场则是最现代的。看上去,好像没有足够的理由,支持有些疯狂的念头。事情往往难以捉摸。世界第一条拥有商业运营的磁悬浮铁路,直到2002年才在中国的上海出现。它并未出现在拥有这项技术的德国和日本,真令人费解。多数人本以为,磁悬浮铁路将像日本东京的新干线一样,让上海在很长时间内,拥有一个国际大都市的独特标记。
但仅仅过了几年,许多桩磁悬浮应用计划,在全球各个地方出现。至少有一点容易理解,正是德国说服上海这个略显妖艳的城市,作为它的磁悬浮模特,这股全球磁悬浮风潮,才能流行起来。
上海并不很成功的展示,获得的效果却令人感到惊讶。要知道,它不停的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看看那些涌现出的,名声显赫的城市名单,就能感到磁悬浮的奢华之风,刮得有些炙热。
英国伦敦,正在考虑修建从到爱丁堡和格拉斯哥的磁悬浮交通线。美国则在犹豫,是修在拉斯维加斯,还是匹兹堡,或者是华盛顿?阿联酋则更为干脆,将境内波斯湾沿岸全部连接起来,共有800公里长。
毫无疑问,磁悬浮是目前世上已知最昂贵的交通方式。每公里造价超过2000万欧元。但它的好处确实也很多。
速度是它的最大优势,当然你不能过分要求地上的交通工具快过飞机。但即使是最先进的777飞机,以每小时1000公里的亚音速飞行的话,也只比磁悬浮快一倍而已。
目前仅一列磁悬浮,就能承载500人左右,这一数字会以极快的速度被刷新。但在一条点对点的复线铁路上,经过编组和控制,一列磁悬浮的每日运能,很容易超过1万人。
其实磁悬浮列车所有特性,都是在地面绝对快速的推动下,价值倍增。安全、舒适、节能,这些一般火车的共性,也是这个道理。
磁悬浮技术并不算很新,但在问世多年里,一直被冷落。
因为久远,有能力对1962年直接回忆的,都已经人过中年。那一年,中国开始推出精神榜样:雷锋。而磁悬浮列车的研制,就拥有同样遥远的记忆。
在日本山梨县境内开始的磁悬浮列车,一直实验了40多年。直到2005年3月,在名古屋,一条全长9公里的路线才投入运行。
辛苦了那么多年,日本人肯定很想争得上海的名分,成为第一个商业运营的城市。从中似乎也看出,这项技术确实很难。
简单说来,磁悬浮技术运用的是磁铁吸力和斥力,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让车轮离开铁轨,消除阻力。日本和德国技术最大区别在于,一个是利用超导电线放入超低温产生强磁力,一个是运用直流电磁铁的磁力。
听起来很抽象,但可以尝试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理解。日本磁悬浮列车携带超级空调,将含有超导材料的轨道,保持-196℃的低温超导状态。德国技术就很简单,将电流通过磁铁就行。
也许是日本当年的想法过于复杂,以致造价高出德国一大截。除了本国,没有人愿意使用更贵的技术。
但上海能使用德国“便宜”的技术,勇气已很惊人,30公里花掉90亿元。德国人为此补贴了10亿元,并提供贷款。
德国人也想自己先品尝使用劳动果实,在慕尼黑到机场这段线路上,关于资金的难题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但德国人知道,这件昂贵的“衣服”穿在上海身上,更有模特效应。中国的购买能力越来越强,如果感觉到位,中国能一口气买上至少40件。一条1300公里长的线路,有可能因此使用德国技术。
现在中国人的批量购买欲望正在慢慢减退,但有可能在一段160公里线路上,采用德国技术。实际上,磁悬浮列车设计初衷,就是用在数百公里内的短途线路上。
让德国人没想到的是,批发业务没有做成,但各地的零售业务开始红火。中国也得到好处,它掌握了奢华“礼服”的大部分裁减方法。不久的将来,即可以做给自己穿,也可以卖给别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