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历史深处--康静谷回忆父亲康有为

 2005-05-30 15: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1919年5月,上海正是春意盎然,新路十六号幸家花园里鼓乐齐鸣、爆竹喧天,康有为与西湖船家女张光正在这里举行婚礼。这是康有为的第六次婚礼,年方21的张光略施脂粉,身着红色中式旗袍,楚楚动人,而康有为老年得妻,更是红光满面。这场老夫少妻的婚礼在当时轰动了上海滩,各家报纸都争相报道,前去祝贺的达官贵人、富商大亨和文人墨客川流不息。虽然如此,康有为的几房太太和子女却是极力反对,婚礼时以不露面表示抗议。这给当时的新娘张光心中留下了一丝莫名的悲哀与遗憾,但最终那个大家庭还是接纳了她,并且彻底改变了张光和她的家人日后的命运。

  7月的杭州酷热难当,几经周折,我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见到了康有为与六太太张光的女儿--年过七旬的康静谷女士,在家谱里排行第十女的老人。

  见到她的时候,老人正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挂盐水,穿着一套极为平常的碎花家常服,她剪着清爽利落的短发,脸色因为生病而略显苍白。环顾四周,这是一间极其普通的病房,床头柜上放着一些水果和几样简单平常的日用品。这初初的一瞥,令人很难想象她是名门之后,是康有为唯一在世的女儿。

  看到我,老人嘴角漾出了笑纹,就是这一缕微笑,漾出了她年轻时候的风采,那该是一张清秀美丽的脸。这张脸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苍老,却没有因此而失去光彩,反而由于充盈了往昔的记忆,而格外丰满起来。她的眼神非常明亮,很少可以在别的老人脸上看到如此清澈明亮的眼神,使人忘却了岁月时光。老人帮我介绍了坐在旁边的老伴,同样是个衣着朴素,笑容慈祥的老人,他跟康静谷老人一样是退休医生。

  历经沧桑的老人娓娓说起了当年的故事,显的那么优雅、从容,使我这个生活在近一个世纪之后的女子,也仿佛走进了那个已成为历史的时代,那个由于岁月的侵蚀而显得有些斑驳了的世界。

  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后,康有为被迫离开北京来到上海,在英国人濮兰德的帮助下登上了“巴拉勒号”经香港到了海外,从此在海外漂泊了16年之久。后来,清政府在辛亥革命中覆灭,康有为思归心切,决定回国颐养天年。于是,1913年,康有为回到了广东南海。由于康有为一直生活在海外,等他回到老家时,母亲和胞弟都已去世。怀着怆然之心,康有为安葬完亲人的遗骸后就开始在各个城市间旅游和演讲。

  当时的康有为心境茫然,因为特别喜欢杭州,回国后几乎每年都要抽时间去杭州小住,为此还专门买了一只龙舟供自己泛舟湖上,观景吟诗。那是1917年的暮春,康有为乘舟驶向栖霞岭,正被周遍秀丽的景色所吸引,突见嫩柳飘舞的岸边一位船家女正在浣纱,这让饱经风霜的康有为神情一震。这位名张光,小名阿翠,年方19的船家女长得天生丽质,因为长年劳作而晒得红扑扑的脸蛋,洋溢着一种撩人心弦的美。康有为不禁想娶来为妻,也不枉爱此山水一场,并可晚年有伴。他拿定注意,立即荡舟打道回府,次日便差梁启超去了解这位船家女是否许配人家。

  张光的家在杭州栖霞岭下,这个竹篱小院的茅舍坐落在岳王庙旁,全家靠张母在西湖划船和大哥在三潭印月摆茶点为生,虽说清苦,却也不乏快乐。当康有为得知船家女并未许配人家后,便立刻请杭州督军卢永祥帮忙派了说客前去提亲。而等到了张家,向张母介绍了康有为的情况后,张光却不肯嫁,其母更是大力反对。一则那时的康有为已是白发老翁,而家里还有几房妻妾,而另一方面,张光虽然出身贫寒,但因为父亲早亡,母亲对她百般呵护,怕女儿嫁过去了受委屈。这位在西湖凭一只木桨就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舟船的中年妇女,也是见过点世面的,她心里十分清楚,来者并非一般人物,提出的亲事也不是一般的嫁娶,但因为对女儿的疼爱,她一反平时面对权贵时的卑怯,以女儿还年幼为由拒绝了媒人。虽然康有为对张光一见倾心,但见张母不肯倒也并未勉强。

  时间过得很快,1918年的冬天,对张光念念不忘的康有为去杭州宣讲孔学,又一次备重礼去提亲,并派人把张家所住的几间草屋翻盖成瓦房。张母见康有为诚心诚意,暗暗寻思,女儿自小聪明伶俐,因为家境平寒一直没有读书的机会,嫁给康有为起码可以了她怎么多年要读书的心愿。几翻思量于是便点头同意。康有为见张母松口,次日就穿戴整齐亲临茅舍小院叩拜岳母。康有为的到来惹得张光的两个哥哥一阵发呆,想不到长辈们熟知的大人物会出现在自家门口。

  康有为在众人的谦让中跨进客厅,张家兄弟又急忙上前将家中唯一的那张太师椅摆在堂屋正中,准备让康有为入座,谁知康有为转身把站在张家兄弟旁边的张母扶过来,坚持让她坐下,张母尚未来得及谦让,康有为已跪在差役布下的软垫之上对她行起礼来:

  “岳母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这一拜惊呆了张光全家,张母更是嘴里不断念叨着:“罪过,罪过!”康有为则在张家兄弟的搀扶下一边就座一边泰然地说:“礼该如此,礼该如此!”

  这一切张光并没有亲眼目睹,事后听家人告诉她时,感动得几乎落泪,从此在情感上贴近了康有为许多。

  “母亲是一个讲究三从四德的人,非常善良,我对父亲的印象也很好,虽然我所知道的父亲是从母亲口中得知的。但母亲眼中的康有为是个好丈夫,包括他为人正直,学问渊博,平常脾气很好,但若亲近的人触犯了他为人的原则,也会大发脾气,一旦发起脾气来,家里人都怕得远远地躲开,而等到脾气一过却又没事了。”提起往事,老人的语调格外亲切,眼神愈加明亮起来,她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些在记忆中永远也不会凋零的日子

  康有为与六太太张光结婚后,一直住在上海幸家花园里。二十年代的中国,即使是在思想开明的康家,各房女眷终究还是不能摆脱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三从四德”其中一条就是“在家从夫”,所以尽管极不乐意,各房太太却在一家之主康有为的意愿下,最终接受了六夫人。

  当时的康有为政治活动已经不多,他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张光。每天黄昏张光都陪伴在康有为的身边,听他吟诗作对。康有为看娇妻如此美丽乖巧,不禁心旷神怡,他向张光讲述西湖名胜古景的来龙去脉,灵隐、天竺的佛教传说,常常听得张光如痴如醉。这个学识不深的六太太在康有为的精心培养下开始读书,康有为为此还特意请了家庭教师教她识字,并亲自教她书法。特别是在五太太鹤子归国后,康有为外出多由张光陪同,自己往来的书信文件也叫给张光整理,家里来了什么客人也由张光接待。这一对老夫少妻还成了当时一些高档酒楼的常客,而康有为兴致好的时候更是泼墨挥毫写些字画赠于老板作为饭资,惹得当时的酒楼老板对他连连作揖,感激不已。

  康有为因为酷爱旅游,拥有很多别墅,青岛“天游园”是他一生中最后一座别墅。闲居时,康有为最爱独坐在窗边“ 种菜闭门吾将老,倚栏听涛我生忘”。面对着潮起潮落,回想着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的思绪一定是漫长而遥远。不知道那时的他心中是悲还是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康有为也许感到了繁华落尽后无边的落寞和空虚吧。

  1927年,适逢北伐军浩浩荡荡,所向披靡之时,上海康有为和北京梁启超两家都十分慌张,康有为想把全家转移到安全处去,躲避北伐军的锋芒,3月21日离开上海去了青岛。据说是在3月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康有为吃饭,未等席终康有为突然腹痛难忍,急忙回到家中请日本医生诊治,但已无回天之力。次日黄昏逝于“天游园”居室。家人尊重他的遗愿,把他葬于自己挑中的崂山县东南象耳山,永远对着他心爱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康有为的去世,一度让六太太伤心欲绝。虽然说张光和康有为只做了十多年的夫妻,并且是第六房太太,但那时的她乖巧可人,跟着康有为读了不少诗书,所以,她在幸家花园是最受宠爱的,康有为对她是千依百顺,她也一直视康有为为自己情感和生命的支柱,对他恩爱有加。由此可以想见,康有为的离去对张光的打击有多大。康静谷老人告诉我,为了纪念康有为,张光后来一直吃素念佛,有时住在郭庄,有时则搬到庵里。当时的社会非常动荡、混乱,虽然康有为定居上海的时候投资地产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加之多年海外经营的赢余和再版著作的版税,使得康氏大家族能维持上流的生活,但因为康家长年供养着大批门生故旧,间或有不菲的馈赠支出,所以在那时就已经感到有些吃力。康有为一去世,整个康家陷入了困境。无奈之下,张光拿出了船家女的本色,在现在的杭州三墩开了家仁慈大药房,并变卖了一部分康有为留下的字画来维持生活。

  “那时父亲在江苏茅山有个雇佣农工劳作的农场,后来经营不善倒闭后,将所有的田地出租。康有为去世后,各房夫人和子女轮流到茅山向佃农收取地租以补生计,那一年轮到母亲,我就跟母亲一起去,可惜轮到我们那年是旱灾,一向善良的母亲架不住瘦骨如柴的灾民的苦苦哀求,我们没有收到一分钱。当时我们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还因付不出旅店的住宿费被扣在了柴房。”老人换了个姿势,语气突然伤感起来,旁边的老伴起身为老人倒了杯水,并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背,我想这是对老人最好的安慰,晚年的老人应该是幸福的。“那时那里有很多卖小孩的,因为没有钱回家,我就对母亲说,你在我头上插根稻草把我卖了,你拿了钱回家然后再跟舅舅来赎我好了。哪知道我刚刚说完就看到母亲泪如雨下,我们母女俩在柴房抱头痛哭。这一哭惊动了一个住店的客人,她叫丁曼云,刚从日本回国,当她得知我们是康有为的家人后替我们还了欠债,并亲自把我们送回了汾阳别墅,因为她一直敬重父亲。”

  对于外界一直关注的康有为留下的一些字画,老人很坦然:“那两个很大的绿色箱子的确是有的,是父亲留给母亲的遗物,。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郁郁寡欢,老是对着那个箱子发呆,我知道她是在思念父亲,那时母亲每年都要去观音桥旁的花棉庵住段时间。”

  挣不开,跑不了,忘不掉。沧桑的痕迹早已漫过了张光的面容,40多岁的女人,却仿佛经受了千年。“有一次,我跟母亲住在花棉庵,一天半夜,几个强盗闯了进来,把庵里的女尼和我们母女俩捆在柱子上,抬走了母亲随身带的那个箱子,用观音桥下的乌蓬船运走了。两只箱子的遗失,对母亲而言,并不是简单的财物的遗失,更重要的,是它们寄托着母亲对父亲的怀念。所以,母亲悲痛欲绝,伤心之极。”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也许是这两个箱子的遗失,更加加深了张光对康有为的思念,加速了她的去世 。“其实那时候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父亲留下的字画一部份变卖了维持生活,更多的是赠给了父亲的故友,因为那时候社会兵慌马乱的,大家的生活都是互相接济的”。采访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意外,老人因为是边吊瓶边跟我讲述的,手不停地在动,不小心针头就插到肌肉里了,布满青经的手上立刻肿了一大片,老人的老伴连忙去找护士,老人却不以为然地继续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我跟母亲一起生活了13年,那真是艰难的13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在惶恐中度日。那时候三墩流行血吸虫病,母亲因为父亲的去世心情一直很忧郁,身体很不好,一不小心染上,1943年就过世了,那时才44岁”。

  “母亲去世后,我就立志学医,希望可以帮到别人。而今我的愿望是实现了,最大的遗憾却是找不到母亲的墓了,母亲的棺木本来在净寺放了3年,后来葬于丁家山,经迁移就没有了。”老人半天的叙述,却似走过了大半生,她看着房间雪白的墙壁,仿佛看向那深远的往昔。虽然母亲离开她已多年,但那份爱和怀念却永远深埋于心底。“我现在儿孙满堂了,晚年很幸福,但母亲去世的太年轻了,我都还没来的及尽孝,这对我来是最大的遗憾了。”为了弥补这个遗憾,老人今年7月在杭州钱江陵园为康有为和张光立了纪念碑。

  人生恰如映在帷幕上笨拙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退去,而整个过程却充满了喧哗与骚动。

  也许人生果真如此,可总有一些身影和声音值得我们用心去看,去聆听,一切都已过去了,而那藏在历史深处的记忆,却不会因此而淡去……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