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国的汇率改革越拖越被动

有人戏言,市场预测一国汇率变动的准确性就如预测孕妇将要生产一般。预产期可能不尽准确,孕妇有可能早产或延后,甚至难产,但是孕妇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即将分娩则是确定无疑的。

近几周来,人民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越来越紧迫、越来越具体。上个月,美国参议院以六十七票对三十三票的压倒性多数同意将对中国课税提案交付辩论。纽约州民主党议员舒曼和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议员格拉汉提出提案,如果中国拒绝人民币汇价,美国应该对中国进口产品课征百分之二十七点五的关税。虽然他们的提案并不具有法律效率,但是美国对中国拖延人民币汇率改革越来越没有耐心由此可见一斑。

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期待也显而易见。两周前,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预测中国政府将在五月八日调整人民币盯住美元政策。虽然这一预言预言没有成为事实,但是却引起了国际汇率和股市的好一阵紧张。近日高盛的经济学家又发出预言,中国政府将借五月十八月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扩容的机会进行汇率体制的改革。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迅速出来否认了这一预言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市场不断预言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国官员不断出来否认各种预言的现象倒也生动表现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期待和对中国政策不确定性的紧张。

虽然汇率改革是一个比币值变化更加广泛的概念,但是由于人们普遍认定人民币币值人为地被中国政府低估,所以对符合市场化要求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实际等同于对人民币升值的期待。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市场预期常常在短期汇率的变化中起着决定的作用。有人戏言,市场预测一国汇率变动的准确性就如预测孕妇将要生产一般。预产期可能不尽准确,孕妇有可能早产或延后,甚至难产,但是孕妇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即将分娩则是确定无疑的。市场预期的这种准确性首先来自于预期自身的理性,来自于人们对经济活动和汇率变化规律的分析。以此次对中国汇率的市场预期为例,中国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这些都是人们预测人民币升值的理性基础。

当然,人们不应该排除货币投机者在汇率市场上的作用。但是历史证明,投机者大多是在货币升值或者贬值的幅度和具体时间上投机。对一国货币币值变化的基本方向而言,投机者操纵市场的可能性不大。不仅如此,中国仍然是实行对资本流动严格控制的国家,这种对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货币投资者活动的空间。

相反,像中国政府目前所做的那样,通过超经济的强制来对人民币币值进行控制,只会加大市场的预期压力,从而鼓励市场投机。因为大家都明白,政府控制汇率是有代价的。当这种控制的成本高到不能承受的时候,控制自然无法继续。于是,人们会不断积累这种升值的预期,这种预期增值的压力将使货币投机活动有增无减。与此同时,一些正常的经济活动则会由于币值的不确定性而受到负面影响。

其实,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并且允许人民币随着市场的要求升值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是有利的。正如不少经济学家们所指出的:这样做有利于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缓解国内原材料和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有利于增强国内居民的富裕感和实际富裕程度,提高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实现外汇储备向资源储备的合理分流;有利于加速调整贸易结构,为今后中国持续高效的出口增长创造条件;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利用外资,鼓励跨国公司对华合资企业技术转让;有利于银行改革,包括吸引境外战略投资者,提高海外上市融资金额,促进不良资产外销等。

中国政府反对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反对国际压力。其实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国家的汇率会对其贸易和投资伙伴国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如果长期采取超经济的手段对抗市场力量,更有可能被其他国家视为不公平竞争。正因为如此,汇率协商机制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情况下的一项经常性国际间的合作。其他国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评论和期待,应该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正常现象,不应该成为中国政府拖延改革的理由。更何况这个改革对中国本身是有利的。这种貌视维护国家主权的大政府虚荣心态,实际上正在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损害。

--自由亚洲电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