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科学》报道,一项威廉亚洲官网 研究显示,那些即将消亡的恒星可能是宇宙间生命存活区的开创者,所以天文学家们应该在这些星球的周围寻找太空生命的足迹。
恒星星系中存在可居住区
天文学家认为,恒星星系中最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是一个“可居住区”,那里的星球表面温度不高不低,允许液态水的存在。此前曾有研究显示,当太阳这样的恒星内部不断升温,体积不断膨胀时,它们周边的可居住区将会随之变宽、变大。
最近,一个由法国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对太阳系内可居住区在与太阳不同距离处可能存在的时间长短进行了推算,并将之与地球生命的产生时间进行了对比,希望能够了解那些来自太阳的不断扩展的“热浪”是否会温暖一些曾经冰冻的星球,为新的太空生命的诞生提供契机。在地球上,生命从无到有曾经历时7亿多年。
恒星孕育生命三步走
科学家们指出,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总是分三步孕育新的生命:
第一步需要大约100亿年的时间,恒星内核的氢气会在此期间持续燃烧。目前太阳就处于这一所谓的“主序星”阶段,而地球正是位于该阶段形成的可居住区中,这个可居住区从地球的公转轨道开始,到接近火星轨道的位置结束,相当于0.95到1.37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是第二步,恒星开始在一个外壳内燃烧它的氢气,而这个外壳的中心则是一个不断增大的氦内核,恒星越来越亮,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一个“亚巨星”。可居住区随之外移,从2个天文单位远离到9个天文单位,区域内沿的可居住环境还可维持数十亿年,而外沿将会达到目前土星的轨道,仅适宜生命存在数亿年的时间。
最后是第三步,恒星会在大约2000万年的时间内烧掉几乎所有的氦气,亮度忽明忽暗,成为一个红色的巨星,体积极剧膨胀,直径达到太阳的十倍。之后大约10亿年中,红色恒星周围的可居住区会从7个天文单位扩展到22个天文单位,外沿超过天王星的轨道。
“临终”恒星附近可居住区多
研究小组成员威廉·丹奇总结道:“这样看来,一些现在还处于冰冻之中的星球将会温暖起来,变得适于生命存在。而此次分析说明,可居住区的成形阶段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研究小组还认为,微生物是可以通过陨石从一个生命即将终结的星球传送到一个条件适宜的新星球再次重生。
宇宙中距离地球100光年的周边范围内,共有将近150个亚巨星和红色巨星,而主序星则有 1000个左右,进一步的宇宙生命探测活动将以主序星为主要研究对象。但是丹奇参与的研究小组指出,那些濒临死亡的巨星也值得研究,这些巨星周围的可居住区越多,行星就越容易吸收恒星热量得以解冻。
哈佛大学史密斯索尼亚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威斯利·特拉布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我们或许应该进一步扩大思维视野,研究那些巨大的恒星。”特拉布将参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生命行星寻找”计划,借助天文望远镜研究其他和太阳大小相当的恒星。
- 关键字搜索:
- 临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