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里,《商业周刊》50强企业在股市的整体表现首次超越了标准普尔500。截至今年3月14日,《商业周刊》50强企业的股价整体上涨了 10.6%,标准普尔500指数仅仅上涨了2.9%,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是下跌了1.5%。所以有人说,《商业周刊》50强企业更能代表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重工业和石油业:新的霸主
上世纪末,互联网经济风起云涌,科技公司曾一度成为《商业周刊》50强的主体。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看今年的新榜单,我们就能发现空前的分化,在今年《商业周刊》所评出的50家表现最优秀的企业中,重工业和石油业表现抢眼。
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前十位企业中有五家是大型石油公司。排名榜首的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诺可公司(NucorInc.)。
诺可的发展史可以说是过去的20年间美国工业界最成功的故事之一了。它是美国仅有的少数几个可以在全球舞台上和国外低成本公司竞争的钢铁企业。
当4年前,美国钢铁工业刚刚呈现出下降趋势时,诺可早已准备好了。这个低成本工业制造商支付了超过11亿美元来购买10家钢铁厂。去年,钢铁业又开始快速发展,诺可也正好收获成果。大量大型钢铁企业的倒闭和中国制造业的兴起导致了钢铁价格从20世纪90年代的每吨200到300美元急速上扬到了 2004年的700美元。诺可的利润也从2003年的6280万美元快速增长到了2004年的11亿美元。股东们也感觉良好:在截止到2月28日的 12个月内,公司股票的回报率高达100.5%。有这样好的表现,坐上排行榜第一的宝座,诺可当之无愧。
IT企业:宝刀未老
比起当年,科技公司的声势大不如前。但在排行榜中,还是有12家IT企业入围。其中雅虎最靠前,排在第八位,而思科和微软公司在消失一年后再度上榜。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搜索市场让雅虎水涨船高,但是雅虎与搜索巨头Google的单一经营不同,其收入来自多个茁壮成长的业务,其中包括订阅服务。这种多元化的策略让雅虎在2004年的收入增长119%,达到了36亿美元,赢利增长253%,达到了8.40亿美元。到2月28日为止,雅虎的股票回报率达到了 45.6%,在过去三年间的回报率达到了346.3%。目前雅虎的市值为430亿美元。
思科公司在今年的榜单上排名第46位。尽管去年思科系统公司收入增长了19%,赢利增长了24%,但是公司股价依然在下滑。这并非思科做得不好。在路由器市场,思科依然处于垄断地位,此外思科还确立了其在安全软件市场、网络电话和其它新兴市场的领先地位。但是业内分析家怀疑,如果不进入低利润的领域,思科还能否继续保持两位数字的增长率。目前公司的市值为1129亿美元,2004年的销售额将达到236亿美元,赢利54亿美元,一年间股票投资回报率为 24.8%,过去三年的股票投资回报率为22.1%。
而步入中年的微软公司在增长率方面已经大不如前了。截至于今年6月份的财年收入预计只能实现单个数字的增长。微软目前依然依赖于其 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产品在市场的垄断地位来获得绝大部分收入。不过在新兴市场,软件巨人也获得了有限的成功,从视频游戏机到小型企业用户软件市场,都可以见到微软的身影。尽管收入增长不尽如人意,但是微软依然有望在过去12月实现28%的赢利增长。公司首席执行官巴尔默已经加倍努力来削减运营成本。目前公司的市值为2737亿美元,2004年的销售额将达到385亿美元,赢利100亿美元,利润空间为26%,一年间股票投资回报率为 6.4%,过去三年的股票投资回报率为-2.3%。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榜单中,苹果公司的排名攀升幅度最大,从去年的第207位跃居第14位。
现在不再有任何人怀疑斯蒂夫·乔布斯的回归能否为苹果公司重塑辉煌。由于音乐媒体播放器iPod的成功,苹果在2004年确立了其在快速成长的数字音乐市场的垄断地位。苹果的赢利几乎增加了4倍,截至到2月28日,其股价暴涨了275.1%。此外分析家还将希望寄托在苹果最近推出的迷你 iMac电脑上,分析家预期苹果的台式机市场份额有望在今年增长2%。2004年苹果电脑收入为98亿美元,赢利5.08亿美元。目前公司的市值为363 亿美元,去年股票投资回报率为275.1%,过去三年的股票投资回报率达到了313.5%。
出局的明星
总有一些公司,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在榜单上看到它们,如通用和辉瑞,这次却没有出现。其实这并不奇怪。即使是美国最好的企业,要想每年都有好的表现也是很难的。这就是为什么榜单经常会有那么多变化。而今年,排名前50名的公司60%都是新上榜的。
通用公司曾经3次出现在榜单上--分别是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在杰克·韦尔奇执政的最后的那段光辉岁月里,它的股票升至每股60 美元。但是它股价的跌落(最近通用的股价大概是35美元)并不仅仅因为韦尔奇的退休。通用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从对动力机轮的空前建设中获利,这也使得通用的动力系统成为它最大的强项,但这个泡沫在杰夫·伊梅尔特接手后就破灭了。
通用未上榜还因为《商业周刊》50强榜单的另一项衡量标准--负债资本比率:它以77.1的比率只列S&P500公司的第458位。
虽然伊梅尔特花了很多时间来把投资组合调整到高增长的行业,如生物工艺,但最终,他们卖掉了价值150亿美元的资产,而所获得的新东西花费了超过600亿美元。
信用卡巨头MBNA在20世纪90年代末巧妙地利用了消费者对于拥有更多信用卡的热望迅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它那些成百上千的会员计划,使它6次登上《商业周刊》排行榜。
但在2005年,当MBNA成为第一家发行AXP卡的银行,它的销售增长低于预期,而且股票也低迷。如今信用卡的增长已经趋于平稳,这对于MBNA来说的确是个坏消息。
家得宝公司在这几年好像坐上了过山车。首席执行官纳代利在2000年接管公司以后,调整家居产品零售商的艰难工作导致公司的股票价格在 2003年的早些时候大跌。这家总部在亚特兰大的连锁店在近5年间仍然3次上榜(2000年、2002年和2004年),而它总共上榜5次。
现在,纳代利已经将公司拉回轨道。一系列行动包括:国际扩张、打入城市市场和强化安装服务。在去年,家得宝将销售进展推进了13%,达到 730亿美元,利润攀升了16%。但这还不足以收复今年在《商业周刊》50强排行榜上的位置,这主要因为三年间对股东的总回报率降低了18%。在股票战线,家得宝仍然还有一些修复工作要做。
作为世界最大的医药公司,辉瑞一直是《商业周刊》50强排行榜的中流砥柱,它在过去的8年间在榜单上出现了5次。辉瑞开发“重磅炸弹”式药物(国际药学界通常把年销售额在5亿美元以上的创新药物称为“重磅炸弹”式药物),并以大量的广告为它造势的套路一直很有效。但是在去年,它却遇到了阻碍,因为新产品的途径已经开始枯竭。
热销产品如伟哥由于大量竞争者进入市场而销量减少。而如今人们普遍关注的Cox-2抑制剂对心血管的副作用,也给辉瑞价值33亿美元的Celebrex和价值13亿美元的Bextra这两种药品投下了浓重的阴影。
当《商业周刊》50强排行榜在1997年创立时,英特尔公司是榜上的第一名。泡沫破灭之后,如同其他的科技公司一样,英特尔也摔了个跟斗。但是它从2001年起,又开始了稳健地复苏,甚至在去年又突然出现在榜单上--这是它第5次上榜。
2005年英特尔从原先的37位跌到了55位。这是由于它经历了工厂混乱和执行的失误。
这些麻烦反映在了股市上,它的股价下跌了17.2%。但是领导层很快采取了行动:重新分割、生产新的芯片等。去年公司的利润提升了33%到达75亿美元;销售提高了13%,达到342亿美元。
- 关键字搜索:
- 美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