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海归搜索行动"和"方鸿渐"
(BBC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江迅3月29日撰文)"海归"张晨卷走了巨额国有资产,这是两个月前回上海听到的消息。42岁的张晨,美国籍、工商管理硕士,曾任美国太平洋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嘉信达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后在上海出任上海开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三毛派神董事长。张走马上任当年,开开业绩下滑近四成,以后每况愈下。最后因涉嫌侵吞数亿元人民币国有资产,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张的多名下属和亲戚均已到案,张却在逃,遭公安缉捕。在上海,"开开"可谓家喻户晓。开开实业以服饰为主要产品,它的广告口号以"领子""袖子"为寓意的"领袖风采"相当著名。张晨的"领袖风采"至今仍是上海人的一个话题。上海人说起张晨,是以"那个海归"指称的,似乎总带有一丝不屑的口吻。归国留学人员被戏称为"海归"。"海归"在上海的比例最高,随着"海归"日益增多,一度受到礼遇厚待的"海归"渐渐不再吃香。
海归失宠
今年2月底,在北京采访第10届中国国际教育展中获悉,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81.5万人,留学归国人员19.8万人,占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1/4。目前仍在外留学的有61.7万人,其中在学人员42.7万人,他们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学专业几乎涵盖了现有全部学科门类。一个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留学人员36%在美洲,主要在美国,28%在欧洲,美国与欧洲的数字越来越接近,再过一年在欧洲的留学人数肯定超过美国。
前不久,一项名为"海归搜索行动"的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在北京启动。这是中国大陆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权威调查,专门针对海外留学人员与学成归国人员,无论是正在留学的学子,还是已学成归国的"海归",无论是留在海外工作的"海鸟",还是尚在找工作而待业的"海待",都可参加这一项目。
据悉,"海归"系列调查问卷分9个专题,涉及评说"海归"(公众评价),为什么出国,"海归"的职业和生活状况,留学生活对海外学人感情生活的影响,回国还是留在国外(归国意向调查),"海归"评创业政策和创业环境等。调查结束后,北京将建立一个大型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数据库。
有消息说,至少八成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海归","海归"是中国一笔宝贵的人才财富,这是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但随着"海归"越来越多,国内人才"土鳖"(没有出国留学的人才的戏称)质素提高,"海归"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已不那么轻而易举了。据2004年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有35%的 "海归"存在就业困难,40%的"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只有58%的"海归"能在归国半年内找到工作。
"海归"中的"海待"现象,是社会发展中必然会出现的。出国留学选择商科和计算机专业是最大热门,这也是中国国内的热门专业,学生毕业后,原本的就业竞争就十分激烈。如果说," 海归"与"土鳖"的工作能力相差不大,聘用"土鳖"的成本远低于"海归","土鳖"的工资低,更没有住房、交通、子女就学等问题的纠缠,聘用单位自然就舍 "海归"而择"土鳖"了。中国需要"海归",需要的是高层次、高素质的"海归"。
真才实学的"海归",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高,外语沟通能力强,更往往具有不一般的国际视野。但不可否认,近年"海外镀层金,回国拿高薪"现象已时有所闻。留学者鱼龙混杂,有真求学的,也有假镀金的,有学成业就的,也有半途而废的。最近,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科教界,都涌动着一股"'海归'履历失真"的暗潮。举一例:以美国史为专业特长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玉圣,对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许传玺"美国法律研究院院士"身份提出异议。这一争议,正在中国法律界,乃至整个学术界掀起波澜。杨玉圣对"美国法律研究院"(英文缩写为ALI)名称的翻译表示怀疑,认为ALI应译成"美国法律协会",许传玺的身份应以"会员"为妥,而不是"院士"。
造假
钱钟书长篇小说《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在外国花天酒地,买了张假文凭回国谋职。半个多世纪后,中国人身边的现代真人版"方鸿渐",不时出现了。有"海归" 把自己在国外的"助理研究员"自称为"院士",有"海归"把国外获得的"常驻经济师"翻译为"首席经济师",有"海归"把博士后研究称为"终身教授"…… 以两种不同语境的差别,抬高自己的学术地位;将学术头衔夸大其词,吹嘘自己的工作成绩;将专业履历"局部失真",以增加自己在国内的竞争力。这类争议事件,如今不绝于耳。
制度漏洞,诚信丧失。有趣的是,对违反学术道德的"海归"虚假履历事件,几乎都是民间揭露的,而聘用单位往往对这些履历"失真"不闻不问,不管他真假,只要壮我的门面就行。时下,应摒弃"外来和尚好念经"的误区,杜绝重学历而唯文凭的盲目引进方式,对失真行为者,对纵容失真者,更应尽快建立惩罚制度。
"海归"唯有靠真才实学明证"海归"的价值。莫做拿着假洋文凭的当代"方鸿渐"。
- 关键字搜索:
-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