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不寐:中国网络大选倡议书(征求意见稿)

一位倡导“中国天鹅绒运动”的朋友来电征求意见,他希望能推动网民在网络上选举 “中华临时政府”,旨在以此搞“政治特赦”并形成政治压力。这个意见很有创造性,值得更多的人参与和支持。但也许可以把“中国网络大选”本身作为第一政治目标,而不是把目的集中在所谓“临时政府”方面。在广泛征集各方面专家和朋友意见的基础上 ,本文拟就“中国网络大选”提出一些倡议,以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获得讨论和支持。

中国自由民主运动在2005年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过去一年,“胡温新政”作为旧时代的精神遗产已经消失在地平线上。一同被送走的还包括“改革”所包含的那种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全部改良传统,这一传统政治文化在1989年曾经达到一个高潮。现在是告别这种“权力和平演变”思想的时候了,再等候“十七大”、“十八大”等高层变局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愚蠢和根深蒂固的软弱。

取代“权力和平演变”模式的新时代是“权利和平演变”,即以公民个人权利为基础推动中国民主的到来,而不再仅仅通过政治批评寄希望或致力于推动上层来领导或允许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新的运动启动点是中国的全国网络大选。这一民选运动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不再求告或通过政治批评给中国当局施加政治改革的压力,而把这种精力节省下来自己直接进行民主选举运动。第二、这一运动仿佛置中共当局于不在,中共既不是民主程序上的朋友,也不是敌人。民选运动不一定需要当局的许可、参与或者以它为主。我们过去在这一问题上陷入了莫名其妙的政治陷阱。一些所谓的政治批评或异议运动,仍然是以“批评中国政府不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但问题的实质在于:中国改革为什么一定要把政府作为第一或唯一主体。政治批评或政治控诉在某种意义上与维权相联 系,这是无可非议的,因为政府控制着资源并实施了侵权。但问题是,控诉性维权不是自由主义唯一的事业,自由必须创建自己的维权机制,即通过抵抗权和宪政建构创建共和政体。言必称政府(即使是批评)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能是一种政治奴性──问题不仅仅在于否定一个世界,而在于创建一个新世界。问题不仅仅在于从罪恶党团中退出来,还在于有智慧和能力进入自由社会。第三,这一运动得以发生不仅仍可以在既有宪法中寻得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选举权),而且显然应该得到网络媒体的支持;因此我们前期主要的选举活动将在网络上进行。我们之所以能够从“权力和平演变”推进到“权利和平演变”,一个根本的技术上的原因是,网络时代部分分割了权力所垄断的全部资源包括信息资源,这一进步使启动民选成为可能。

我们倡议三个团体或30以上的个人可以推荐一位候选人,同时在网络上通过民主确定选举规章和各选举团。在选举团之前,可以组建临时的大选筹备机构,这个机构在选举团产生之后一个星期内解散。这样一来,网络选举可以先后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通过网络商讨组建大选筹备组。第二、筹备组起草选举法草案。第三、根据选举法草案通过 IP审查的方式确定几个大的选区,各选区推选候选人。第四、各候选人在竞选网站公布竞选纲领。第五、在候选人中选举临时代议机构。第六、这个代议机构确定总统候选人 选举方案和下一步大选事项。第七、其它未尽事宜。

呼吁中国公民、包括中国大陆人、香港人、澳门人、台湾人、新疆人、西藏人,以及所有政治团体、宗教团体和经济文化组织支持并参与“中国网络大选”运动。当然,这一 运动在启动的时候不完全是在宪政程序上启动的,因为我们缺少这样的既得前提。这是一份开创性的事业,因此这一运动将弃绝所有专业上的冷嘲,而欢迎把相关责备转化为你认为正确的方式参与近来,推动这场运动更正确、更理性、更宪政。中国民主运动从 来不缺乏关于怎么正确的争吵,但从来缺乏既然那样正确你为什么不去做的实践。自由民主事业从来不是别人的事,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让我们告别一个否定时代,进入一个肯定时代。关于北京错了,我们过去已经说得太多了。这并非没有必要,舆论和道德压力之下的北京一直被迫做出了某些调整。但是,关于怎么是对的,我们说的少,而做得更少。我们倡议各界人士上网参与这一肯定事业。请上网投上你们庄严的一票,并贡献你们关于本次大选运动的任何真知灼见。这是一种更彻底的对专制政治的抛弃,是非暴力不抵抗运动基础上的非暴力弃绝运动和非暴力建设运动。这当然不仅是一种政治蔑视或绝望,而是一种脱离束缚之后的自由和解放。让我们彻底告别环中南海现像这一政治传统(无论是批评还是围观),我们要迁移并建设一个“新大陆”。我们必须靠自己开辟一个时代。我们曾谴责那种为民做主的民主是假民主,事实上多年来我们的政治抗议和所谓的公共诉求竟然仅仅是要求别人允许我们追 求民主,或者希望他们按我们的民主要求做。让我们放过“他们”,因此也等于放过了我们自己。这个令人羞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让我们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祈祷一个自由的中国的到来。

首发:议报论坛

建议信箱

nimipinolt@yahoo.com

2005年3月12日于北美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