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富孙树华涉嫌诈骗贷款
河南华林集团的董事长孙树华,在“2004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上,拥有的财富都被标明在10亿元以上,被列为河南首富。孙树华今年40岁,上世纪90年代初起家于棉花育苗所需的塑料地膜生意,后组建华林集团,逐渐涉足建材、建筑、教育、白酒、咨询、餐饮、旅游、高速公路等缺乏关联的众多产业。
这位风光一时的河南首富,因涉嫌贷款诈骗罪,日前已被当地警方调查。
“警方发现华林集团的贷款黑洞很大,多是重复抵押贷款。”知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2004年6月初,交通银行郑州分行要求华林归还即将到期的人民币1亿9000万元(3800万新元)贷款,此后多家给华林集团提供贷款的银行不断向华林派驻巡查人员。他们担心,除了主业塑料及PE管材等产业外,由华林集团竞标筹建、总额近200亿元的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近两年全部被迫搁浅或放弃,集团下属的化肥、篷布、白酒、房地产等多项产业从去年年底以来也纷纷对外出售、租赁,或者宣布破产。
据查证,华林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共通过周口及郑州的几家银行贷出了至少40亿元资金,而华林最主要的收入是塑料及PE管材业务。集团称在2004年此项业务的合同销售额有4亿6000万元,利润率为5%-6%,按此计算,纯利在2300万元到2800万元之间,相比孙树华200亿元的庞大产业群,这显得微不足道。
在淮阳县甚至周口市,华林集团是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淮阳县的一位官员对记者感叹:“它是我们这个地方的宝贝疙瘩。”
孙树华从小失学、卖过烧饼、捡过破烂。后来做农用塑料薄膜起家,起初并不起眼,但自2002年开始,当地社会各界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当年初,华林联合安彩集团,在国家重点工程“年产10万吨聚乙烯燃气管道项目”的竞标中一举胜出,使其顺利在淮阳县落地,总投资12亿5000万元。
这还仅是开始。进入2003年以来,华林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又先后将多个国家级、省市级大型工程项目收入囊中,行业涉及交通、能源、路桥、教育、化工等多个领域,且以基础产业为主。这些项目若完全开工,需要投入的资金接近200亿元左右。
几乎与此同时,华林集团也开始针对国有企业展开一系列扩建和兼并活动。2002年以来,华林集团在全国各地新设立的各类公司不少于15家,其对外公布的总资产2002年为16亿5000万元,2003年33亿元,2004年43亿7000万元,增长额及增长速度令人咋舌。
孙树华依靠银行的力量落实这些计划。目前,华林集团到底从银行贷出了多少款一直都是一个谜。华林集团向外界公布的数字为26亿元,而记者经过多方查证,了解到其数额为40亿元左右。
但这些贷款并未完全在孙树华的产业群中得到应用。记者在该集团主业PE管材的生产基地华林化学建材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16条生产线目前只开工了1条,且还是小口径管材生产线,几个车间里,只有三三两两的工人在搬运一些货物。
紧邻华林主厂区不远的西南边有一块空地,是“25万锭紧密纺项目”工地,该项目动工不久后紧急停工。集团设在商水县的锂电池工程也仅是在2003年3月进行了一下奠基典礼,当时场面热闹非凡,现在一年多的时间过去,那里还是空地一片,只留下几个未完工的钢结构。
一位曾和孙树华一起共过事的企业界人士这样描述孙树华的“贷款模式”:“刚开始创业时,比如能从银行贷出10万元,那么他就敢拿出一半去跑关系,从银行贷出100万元。有了这100万元,他会扔出20万、30万甚至更多,从银行再次套取500万元……如此循环往复,雪球越滚越大。”
华林集团巨额贷款的去向成谜,这也是警方介入的重要原因。早在去年年初,孙树华就与其相伴近20年的结发妻子于秀丽办理了离婚手续,进行了财产分割。随后,于就借故去了德国,至今未归。
“有些决策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采访中,周口市的一位政府官员为孙树华叫屈,“华林集团的发展得益于地方政府,但有时也受制于地方政府,企业规模已经与领导的政绩联系在一起。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诸如‘拉郎配’的企业兼并、‘贪大求洋’的项目草率实施也就在所难免了。”
(摘自《经济观察报》)
- 关键字搜索:
-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