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天文馆徒有华丽外壳?

 2005-02-28 01:1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中国有着世界上唯一的一部《科普法》,可见中国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把科学普及提得很高。
《科普法》实施的第二年,中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2003年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在1000个中国人中,不足20人了解基本科技知识。而1991年日本的数字是30人,美国2000年的数字是170人。

  调查还显示,92.3%的中国人一年没有参观过任何科技馆或博物馆,一年中参观过3次以上馆展的公众比例仅为0.7%;平均每540万个中国人才拥有一座博物馆,而平均每41万美国人、每38万日本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

  虽然有了法律上的支持,但由于经济落后和发展不平衡,所以中国的科学普及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科普研究所编撰的《2003中国科普报告》显示,2002年中国人均科普经费为0.38元(人民币,下同,约0.08新元),且分布不平衡。北京等三个地区人均科普经费超过1元,但西部地区人均科普经费低于0.20元,还有很多偏远地区人均经费只有几分钱。

  北京是中国科普资金投放的重地,但这里的科普经费也算不上“充裕”。根据本报向北京市科协科普部计财处了解的情况,市科协今年的科普经费预算与去年和前年持平,市人均科普经费仍然没有达到2元。但是他们不愿意透露具体数字,计财处田处长表示:“说出去以后叫人笑话”。

  在科普经费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北京市政府投资3亿多元(约6000万新元)、历时三年时间建立了一座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由地下2层和地上5层组成的“新北京天文馆”。新天文馆的设计除了由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负责外,也得到美国王弄极建筑师事务所的参与。据说这里的先进设备可以与芝加哥阿德勒天文馆、纽约海登天文馆等世界一流天文馆相媲美。

  可宝贵的资金是不是花费在科普建设的“刀刃”上?还是只买了个华丽的外壳和花哨的摆设?对于科学普及教育来说,是“硬件”重要还是“软件”重要?一些人在参观完新天文馆后提出了质疑。

一半资金花在设备

  据报道,3亿资金中的一半花费在购买设备上,包括球幕剧院、3D和4D数字剧场、口径300毫米的太阳真空望远镜等的设备。

  在3D动感影院里,观众可以坐在“飞船”(船舱式动感座椅)中观赏电影。而在4D影院中,剧场会根据剧情发出烟、水、风等效果,同时座椅也会产生振动,给带着“立体眼镜”的观众强烈的刺激。

  还有约3000万(约600万新元)的资金花费在天文馆北侧长153米、高30米的双曲面马鞍形的玻璃幕墙上。这个玻璃幕墙是由800多平方米形状各异、曲度不同的玻璃制成。据说由于每块玻璃都需要特制的模具,生产厂家的厂房都被堆满了。

  再除去早期居民拆迁和场馆运转的费用,天文馆已经没有多少资金来添置展览内容,所以给观众留下一种“徒有其表”的感觉。满怀期待来参观的观众,却在时尚前卫的玻璃幕墙内,看到粗糙的青花大瓷瓶、红色地毯、镀金栏杆和单调的展览。

新馆设计师吕琢:

能激发对天文兴趣

  之所以采用费用较高的玻璃幕墙设计,新馆设计师之一吕琢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天文馆应该是一座对于孩子和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具有吸引力的建筑物,而单纯却神秘的玻璃材质正可以形成一个充分宽松的公共空间,激发他们对于天文、科学、审美的兴趣。”

  对于建筑的花费是否太大,吕琢说:“天文馆作为一个科普文化设施,除了要提供空间容纳观众和工作人员这一基本物质功能要求外。空间的质量、尤其是满足建筑空间给人的感受及审美趣味性等精神方面的要求也是不可或缺的。

“建筑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而不是单单说它是贵还是便宜。玻璃幕墙或是其他的某一种材料是否该用,以及如何用,其答案因时、因地、因项目不同而异,而最终评价它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要由时间作出最权威的答案。”

45分钟参观完

  天文新馆一层的“太阳科学厅”非常华丽,光影和激光的技术在墙壁上形成了群星闪烁、流星滑逝的画面。这里有仿真太阳模型,还有从楼顶的真空望远镜投射下的直径1.8米的太阳投影,可以说这里是最让小朋友流连的地方,但也只需要花费20分钟的时间来参观。

“太阳科学厅”外的一层主展厅,摆放了航空纪念币、旧天文馆淘汰下来的设备和一些模型。墙面上还粘贴着一些恒星、陨石的照片,但都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地下一层的展厅很阴暗,挂着一些科幻图片,大多数观众也不会驻足欣赏。有观众计算了一下,平均参观整个展览的参观时间只需要45分钟左右。

  由于展览内容缺乏,“看电影”就成为家长和孩子来天文馆的主要活动内容。

  很多观众都同时买了3D、4D影院和球幕电影院的全部3个剧场的票,一圈看下来他们发现,三个影院放映的《生命颂》、《寻找生命》和《逃离恐龙岛》三部影片内容雷同,缺乏新意。甚至有的家长说:“我估计都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片子,以前好像都看过。”

  除了展览内容匮乏,还有很多家长认为天文馆的票价偏高。据了解,三场片子看下来,如果按照一个家长带一个孩子参观来计算,共需要175元(约35新元)。这个价格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虽然可以接受,但不可能多次带孩子去参观。

展览单调票价偏高

  天文馆业务部李姓负责人向本报介绍说,北京天文新馆计划的接待能力只有2000多人,但节日假日的参观人数经常超过6000人。

  对于观众提出的排队买票时间过长、参观环境嘈杂、展览内容和硬件配套设施不足等意见,李姓负责人表示:“去年12月到今年4月都是新馆的试运营阶段,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以后会尽量改进,展览内容也会进一步丰富。”

  曾经有一位中国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时候能让公众像迷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迷科学就好了!”现在科普参观者真的在寒风中站一两个小时来排队买票了,可单调的展览、陈旧的影片、偏高的价格又能让这种热情持续多久?而那些偏远地区、没有科普经费的孩子,又什么时候才能够了解科学?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