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亿元的骗税“童话”是如何编造成的?

一个注册资金只有50万元,所有设备不过十几台缝纫机的小企业,半年内神奇地创下1480万元的销售额。2005年春节前夕,中国税务、公安机关在一起代号“夏都专案”的行动中由此揭开了一个涉及全国11个省、211家企业、涉案金额28.42亿元的骗税大案

2003年12月的一天,得知税务机关即将来检查,青海省西宁三兰制衣公司刘厂长立即组织工人开始生产。“猛一看,很正常!有场房、有设备、有工人,跟正常的企业一样。”青海省西宁市国税稽查局局长屈?q说,“但从我们的直觉及这么多年的稽查经验判断,这个企业一定有问题,可是,你拿不到证据。

第二次检查时,工厂一如既往地正常,工人们有节奏地用脚踩着缝纫机的踏板,手里来来回回地拉布,我看得都出神了:难道是我们自己出问题了?我在一个工人身后停下来,周围的缝纫机仍在‘嗒嗒嗒嗒’作响,我盯着机头,突然感到蹊跷:这台忙着‘缝衣’的机头上居然没有缝针!仔细一查,车间十几台缝纫机全没有缝针!我们顿时明白,这些缝纫机一直在空转!”

进一步调查后,税务人员发现,这个号称生产加工出口服装的企业,车间里竟没有生产所用的原料,当然也没有加工出来的服装成品。“虚假生产、虚开发票嘛!目的就是想骗取出口退税。”国税总局“夏都专案”组办案人员告诉记者。

出口退税是中国1984年开始实行的一项旨在鼓励企业出口的政策。简单地说,如果出口商品征税税率是17%,而退税税率是14%的话,那么,一家公司出口了100元的货物,就要先缴纳17元税;然后,再由国家返还你14元“退税”。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出口骗税最常用的方法,是伪造票据。首先是增值税发票。因为这是拿到退税款最重要的凭证──有了它,才能证明企业交过税,企业才能领到退税。”

按照三兰公司“虚假生产”制造的“虚假税额”,他们将骗走上百万元的退税款。这一情况立即引起国家税务总局和公安部的注意。而当他们知道三兰制衣公司刘厂长的真实名字“刘光用”──就是被公安部通缉了3年的、广西第二大骗税犯罪嫌疑人时,更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骗税案。

2004年元旦,三兰公司的主要涉案人员谢志坤、刘运裕、刘光用落网,据他们交代,“为达到骗税目的,我们先向当地国税局上缴6.8%的税款,套取申报出口退税的相关凭证后,交给进出口公司到他们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最终,我们可以赚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开金额(1480万元)的6.8%,即115万元。”

“夏都专案”组办案人员说,“我们由此分析,整个出口退税款是由作为生产企业的三兰公司和外贸企业四六分,外贸企业得到的是大头儿,三兰公司所得的退税款只占退税总额的40%。”那么,三兰的下家是谁?“按照税票流向,我们发现,在西宁三兰公司开出的税票当中,有43份开给了具有进出口商品权的深圳鄂尔多斯实业有限公司。”深圳鄂尔多斯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注册资金500万的股份制公司,“经查证,在它代理业务的34家公司中,有32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骗取出口退税的重大嫌疑”。

随着“夏都专案”调查的深入,新的骗税团伙不断浮出水面,有虚开、骗税嫌疑的企业迅速增加。与深圳的情况类似,案件的线索已经不局限于本地,而是向全国更广的范围、更多的企业蔓延。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50起,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75名。

“这起案件跟以往骗税案最大的不同在于犯罪的高度职业化。它的隐蔽性、欺骗性、复杂性都大大超过以前查处的案件。”国税总局“夏都专案”组办案人员说。

据了解,2000年,潮汕骗税时期的骗税手法主要是“三无”:无厂房、无设备、无员工。当时,国务院打击骗税犯罪行为的“807工作组”在潮阳、普宁两市检查时发现,1000多家企业中,72%属于没有任何生产能力,没有厂房设备和人员,也没有资金的虚假企业。这些企业有的注册地是一块荒地,有的是民宅,有的甚至“开”在了厕所。

经历过潮汕骗税斗争洗礼后的犯罪分子,在骗税手法上做得更为隐蔽。“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以前的“三无”企业,现在都有了。犯罪分子开始制造虚假资金流向、虚假生产、虚假购销合同。像西宁三兰公司那样的企业很多,都在制造‘皇帝的新装’,不细究根本查不出来。”

“整个调查过程中,最艰难的倒不是犯罪分子有多狡猾、多隐蔽,而是在于出口退税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各种力量掣肘使我们无法展开调查。”国税总局办案人员说。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范无盐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