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廖亦武: 关于《中国底层访谈录》

采访廖亦武:

问:日本《蓝》杂志主编燕子
答:廖亦武

问:《中国底层访谈录》(以下简称《底层》)有多大程度的真实性?换而言之,你“采访”的道具是什么?你的“对话式”是什么?你如何设置“对话”的“场”?你在多大程度上排除“言说者”或者说“当事者。叙述者”的主观性”?

答:《底层》是记忆,访谈,逼问,诱供混杂的一种东西,读到它的每一个中国人都觉得它逼真,不管他们赞不赞成,舒不舒服。而对话则是我最方便和拿手的文体。《底层》是私下的,伤痕累累的,却又是自嘲自虐的。所谓“当事者、叙述者的主观性”只是当下的描述,而《底层》需要时间,在十几或几十年以后,那时的人们已无法从今天的作家学者的遗著中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呼吸,体温,情感及语言方式,可《底层》作为见证性的语言活体之一,也许能让时光倒流。

问:《底层》一书被称为“新闻史上的奇迹”。作为“新闻”容易令人联想到“猎奇、哗众取宠、过往烟云”这些词汇。信息时代,没有什么是“新闻”。你自己认为是“新闻”,还是“文学”或者别的什么?

答:《底层》与新闻没什么关系,也许与旧闻有关。信息时代是属于精英的,起码是属于准备进入“通吃”阶层的。而从古至今,底层就是底层,老百姓就是老百姓。况且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变,文学的边界早就扩大,纳博科夫还用论文体来写小说呢。

问:你的“底层”指的什么?(如果指的是“畸零人”,每个社会都有。日本的年轻学者总是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哭笑不得,但是日本是世界上贫富悬殊最小的国家,富人和穷人都极少,多的是“中间资产阶级阶层”,他们即便知道文革呀等词汇,也不能了解中国式样的特殊痛苦,这情有可缘。就是中国的现代都市的新一代,也未必能够了解。)你是“底层”的代言人、辩护者吗?“底层”选举了你吗?在什么时候?

答:被剥夺了话语权的人,一辈子应付生存问题、生存却经常面临危机的人,学者们把他们叫做“沉默的大多数”。我在最近为上访村所写的《寻访记》里,这样结尾,也这样定义:“沉默的大多数真愿意沉默?不,如果你让他们说,他们的嗓门说不定比天天发言的精英更大更有力,也更喧嚷。人,甚至昆虫、蚂蚁,都不是天生愿意沉默的。”
但长期以来,除了官方或正统指定的语言方式,中国人是没有声带的,我也曾没有声带,可大家都活了下来,猪一样活了下来。那些搞下半身文学的,自己本是暴政饲料喂大的猪,还用比猪蹄更贱的笔,去糟蹋活得更可怜的同类。你问:“底层”选举了你吗?我是作家,不是总统;况以谥泄

本文留言

作者(日本)燕子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