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高分考上大学 “神童”生活弱智肄业回家
他叫魏永康,今年21岁了,在和他接触的近一天时间里,他所说的话十分有限,“谢谢哥哥、谢谢姐姐”,“是的吧”,“我不知道”……记者注意到,他的眼神极少与人正面接触。面对这样一个普普通通,性格内向得有些过分的大男孩,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把他和“神童”这个词联系起来,但是从两岁开始到17岁,魏永康的超常智力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神童”的故事。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在小学只上了二年级和六年级,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也跳过了他的童年。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
魏永康的学习让人们放心,但他的性格却让老师担心。他与人交往的方式仅仅是一句话:你好;一个动作:握手。基本的礼仪和与人交往的规则,他一点都不懂。为了照顾他,永康的妈妈陪读了4年。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这一次妈妈不能跟在身边,永康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003年,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
如今,魏永康已经回家一年了,尽管妈妈知道是自己的教育导致了现在的结果,但永康和妈妈之间仍然矛盾不断,他甚至说他恨妈妈。在答应了接受新闻会客厅的采访之后,由于再次和妈妈发生分歧,他失踪了。
着急的母亲曾学梅为找儿子来到了北京。
神童: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主持人:魏永康其实来到了北京,希望能够来参加我们节目的录制,但是就在录制开始前的几个小时,他失踪了,所以今天我们请到的是魏永康的妈妈曾学梅,曾妈妈一路从湘潭老家那边追儿子追到了北京。
永康两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你怎么教他的?怎么开发的?
曾学梅:在认字之前,我就教他物理,那时候不会说话,但是我说永康,床在哪里,他就用手指,哪里是碗,他就指,不会说的他就指,教他认字之后,我发现他很喜欢。我发现他的记忆力很好,我就把几个字写在墙壁上,我就发现了他对这些字特别感兴趣,每天还扶着墙壁一边走一边问。
主持人:就是在他其实还没开始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学了好多字、词,造句,后来我们知道他读书也读得很快,小学基本没怎么读,太聪明了,8岁就进了中学,读了中学以后,你还怎么教他?
曾学梅:读中学以后,我就教课本,我能看得懂的我就教他。
主持人:他是不是一回家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
曾学梅:他真的都在学习。
主持人:是你逼他学习的还是他自己愿意坐在那儿学习?
曾学梅:他都是愿意做的。
主持人:他自己愿意做,对其他不感兴趣吗?你想8岁的小孩子,就已经读中学了,人家小孩贪玩的时候他不贪玩吗?不喜欢跟小伙伴玩?
曾学梅:他一天也离不开书,站也看书,坐也看书,吃饭也看书,时刻看书。
主持人:看什么书?
曾学梅:看数学、语文、化学、物理,初中的时候。
主持人:就那几本书,初中的课本还没几本,没看别的什么课外书吗?
曾学梅:没有课外书,因为我跟他讲数理化最重要,我讲了一句话现在还记得,我讲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了。
母亲:陪着儿子读大学
主持人:他13岁进大学,我们觉得他身上肯定有好的地方,但另外一方面,永康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妈妈陪着读大学。
曾学梅:是的。
主持人:那是您要求的吗?
曾学梅:开始是湘潭大学安排的,湘潭大学给我安排一年,因为永康的生活不能自理。跟我住在一起,我没让他搞家务事。
主持人:您说的这些家务事,包括哪些?
曾学梅:包括洗衣服,吃饭、端碗、洗澡、洗脸,一切小事都算是。
主持人:您打住,什么?洗脸、洗澡,你都帮他洗?
曾学梅:不是我帮他洗,我给他打水。
主持人:你给他打水洗脸,刷牙也给他打水。
曾学梅:洗脸之后我说该刷牙了,刷牙这样刷。
主持人:那您是军事化管理了,一切行动听指挥,刷牙、洗脸、洗澡。
曾学梅:一个是我喊惯了。再一个你喊他洗脸他只洗脸,他还拿本书看,你喊他刷牙,把牙一刷又把书拿起来了。
主持人:他饭吃什么呢?该不会让您喂吧?
曾学梅:讲出来让您笑话,吃饭喂到高三,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饭吃得很慢,我在一边喂,他自觉不自觉地自然就接,接一口喂一口,他看书我在这里喂,让人想起来很好笑。
主持人:你是不是觉得你帮他做也是应该的。
曾学梅: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也没有想过不让他做,就要他读书。也是到中科院出现这个事之后我才回忆起来,太不应该了。原来觉得学习方面聪明,生活方面也应该会。
主持人:回来这一年多呢?他会做一些事情了吗?
曾学梅:回来还是那样,只要他在写论文,他爸爸喊魏永康扫地,我说他的手是拿笔杆子的,不让他扫地。
主持人:你觉得写了论文,考取了博士又会怎么样呢?
曾学梅:一切都好办。
主持人:怎么就一切都好办呢?
曾学梅:目的达到了,这些小事情都没有什么。
主持人:什么目的达到了呢?
曾学梅:这个目的就是考上博士,当上科学家,一心一意搞研究,这些小事就可以请保姆。
学校:没办法和他沟通
面对魏永康生活上的弱智,老师们都曾经提醒过曾学梅,要对魏永康进行成人教育,教他如何做人。但在妈妈心中,学习比什么都重要。
湘潭大学颜晓红老师:“老师安排一些课余,跟专业课程无关的一些东西给他,他妈妈认为不可理解,在一年半的时候我们提出,把他的小孩搬到学生宿舍的时候他母亲反对,他小孩子当时在墙上写了恨死他妈妈这个话,小孩自己还是很想到学生宿舍里面去。”
湖南《潇湘晨报》特别报道部的主任易伟:应该说不意外,我记得在1996年我在华容县一中,就是在他母校采访的时候,他的班主任,校长没有一个不流露出非常强的忧虑,说他能不能读完大学确实是个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劳凯生:刚才我们听到的,他的母亲总想包办代替,替自己的孩子去做,使自己的孩子可以过得更好一些,这样一种做法实际上是害了孩子,因为他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因此也就没有能够形成他在这个社会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的一些能力。
主持人:到底是家庭要负更大的责任还是学校要负更大的责任呢?
易伟:我觉得是学校。因为他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升中学,那个决定不是他家里做出来的,也许更不是他个人做出来的,而是县里的教委,一中的老师,这些人决定的,他们首先已经形成了一个神童制造的模式,然后就把这个小孩子推上这个轨道,不断用外力加速。如果走高分低能制造神话的道路,往往会违背常规发展规律。
劳凯生:其实我认为,一个21岁的小伙子,他的前途还非常远大,可塑性也是非常强的,也就是说,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会取得多大的成就,现在还不是下定论的时候,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信心,包括我们整个的学校,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他本人都应该有信心。
(都市快报)
- 关键字搜索: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