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故事讲不好 郑天庸曝大导演们的拍戏秘密
六十七岁的老艺术家郑天庸,已经在屏幕前整整活跃四十八年了。不知道郑天庸在商业化运作的影视市场中算不算“老来红”一类,从他1989年接拍港产片《追日》开始,他就频繁的与大牌演员对戏,他大部分的角色也清一色的是老年形象,不是“大臣”就是“爸爸”要不就是“爷爷”,不管多大的牌,这些演员在他的眼里都是一个孩子。郑天庸告诉记者,从他六十岁开始,自己就有意与大牌导演合作,给不给钱都无所谓,甚至宁愿给这帮孩子“跑龙套”,关键他就想弄明白,中国导演中坚力量的成功秘密。于是,他终于找到机会进入到了张艺谋的《英雄》剧组、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冯小刚的《关中刀客》。。。。。。张艺谋:自身表现欲太强,故事讲不好
郑天庸第一个要曝光的大导演,选择的是知名度最高的张艺谋。
“摄像出身的张艺谋,对整部影片保持着非常完整、清晰的构思。作为导演,他只用他自己的眼光来完成导演最重要的第一步--善于发现演员,很有眼力,他深知美国成功导演的经验--演员选对了,影片也就成功了60%。”这是老人的第一定义。
从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到今年被炒得火热的《十面埋伏》,他的影片都以缺乏故事性遭到一片嘈笑。郑天庸这样认为:“之所以张艺谋导演故事讲得不好,是因为他自身表现欲望要超过演员的发挥。演员在张艺谋的手中就是一个工具和一个音符,演员所有的表现,早已刻画在导演的头脑中”。
他认为张艺谋导演的分镜头剧本,是其导戏的最大特点。他厚厚的一本分镜头剧本设计成了一本连环画,这本连环画据说就是张艺谋亲手画的,“里面演员要对应的角色所表现的眼神、动作、造型甚至拍摄的角度,都已经明白地表现在分镜头剧本中。”但分镜头剧本并不是张艺谋的首创,据郑天庸回忆,早期《神鞭》、《宰相刘罗锅》的导演张子恩也使用过分镜头连环画式的剧本。
大家都知道,张艺谋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导演,由于他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所以并不善于启发演员,郑天庸说:“这是导演在选完演员后的第二步工作,我在《英雄》剧组中虽然戏份最后都剪没了,但我在电影中的角色毕竟不同于一般电视剧中的小角色,整个拍戏过程,张艺谋和我在拍戏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不指导演员,习惯他拍戏手法的章子怡,也并不是表现得十分刻苦,只是按照规定的完成导演要求的动作、姿势和表情。
说到张艺谋导演的成功,单从拍摄中总结,郑天庸概括为六个字--“精力超级旺盛”。简单的形容不难发现张艺谋敬业的工作态度,“我在剧组中有意在找,他是怎么成功的?我没有找到他有什么特殊的金刚钻,只发现了一个朴素的秘诀,那就是敬业。一个导演,上上下下要协调整个拍摄队伍的所有工作,在敦煌的时候,拍戏结束了,别人都在休息,我就看到他爬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选外景,他先看好了,然后再叫摄像,我就不明白,这个导演精力为什么如此旺盛?他晚上还有更多具体而琐碎的工作呀!”
郑天庸还向记者透露,虽然张艺谋对记者很低调,而且不太愿意接受采访,但他在组里却告诉每一个演员,“大家可以告诉记者,现在不方便接受采访,但绝对不能向娱乐记者耍大牌,这么多行业领域的记者,唯独娱乐记者是碰钉子最多、最有争议的群体,我们应该理解和体谅他们。”
陈凯歌:习惯于现场回放,最有利演员
郑天庸名气虽然不大,却总有机会同大导演合作。除与张艺谋合作了《英雄》之外,他还在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和你在一起》中担任了重要角色。《和你在一起》是郑天庸与陈凯歌的初次合作,可当老郑说起拍摄《和》片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陈凯歌对他的影响显然要比张艺谋深刻得多。“当时是刘佩琦把我介绍到剧组去的,他一见到我就着急地说,‘我都13条没过了’,我听完还半开玩笑地回答‘呦,你这么大牌的演员,怎么能让你13条没过呢’?刘佩琦几乎是苦笑着告诉我,‘您一会儿就知道了,你看,我13条没过还一点儿脾气都没有。’”
对于刘佩琦的话,郑天庸当时心存疑问,直到在《和你在一起》剧组待上了一段时间后,他才渐渐看出一点门道,老郑发现,陈凯歌的执导方式的确同其他导演不一样,而这不一样就体现在:陈凯歌在拍摄现场非常注意监视器中的回放镜头,说他是中国最喜欢看回放的导演甚至也不为过。“陈凯歌只要拍完一个镜头就立即跑到监视器前去看回放,不仅他要看,有份参演的演员也都很自觉地跟着他一块儿跑去看,通过回放,陈凯歌会告诉你,哪里演得不到位,怎样处理会更好,所以一个镜头拍上十几遍也就不奇怪了,不过这样更有助于演员演技的提高。”
在陈凯歌的剧组,所有演员都被一视同仁地对待,即便夫人陈红也没有特权。郑天庸透露,有一次陈红在拍摄一个镜头时也NG了十多次,身为导演夫人兼制片人,竟连连吃“螺丝”,场面好不尴尬,要强的陈红当时就急哭了,而且心里也不免质疑丈夫这种“劳神又劳财”的做法。可陈红同时深知陈凯歌的脾气和拍摄原则,硬着强忍了眼泪,直到她的导演丈夫满意地喊“cut”。郑天庸说:“以前我听说陈凯歌脾气不好,但在片场,我发现他是个对演员极其尊重的导演,也正因为这样,演员被喊再多次NG都没脾气,大家都明白这是为了影片和自己的演技更加完美。”
谢铁骊:法宝是严谨细心,最令人敬重
第四代导演谢铁骊是郑天庸最敬重的导演,“毕竟我们都是一代人。”他们共同合作的影片是《穆斯林葬礼》,说起谢导演导戏他满脸喜色:“他就像个老妈妈可细心了,而且一点脾气都没
有,他导戏的风格在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中一点都找不到。”
谢导演的细心表现在拍摄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拍戏使用的道具是个水壶,谢导慢条斯理地说,道具道具,这个水壶不是我们现在要体现的年代所有的水壶,你要找到那样的(他比划着形状)水壶。道具师想都没想就说没有,我找不到。一般情况别的导演就将就了,反正一个水壶,可是谢导说,你等着,我去找。半小时过去了,谢导演拎着他前面形容的那个水壶出来了说:‘这才是我们年代里的水壶!’”
谢导演的0.1度大近视眼导戏时根本看不清监视器,可他还是能发现大家演得是否到位,郑天庸从谢导这里找到了秘密:“虽然我看不见监视器,但我都把你们的台词背下来了,我听你们说台词的感情、语气还有逻辑重音,如果对了,那么你们一定演对了。”谢导这般细心目前在内地导演中很难找到。
郑天庸还说,现在导演已经省略了很多严谨的工作流程,“我们就说开机前的导演阐述吧,目前我见过的恐怕只有尤小刚在这样做,其他导演谁坚持做了?!”
李少红:没导戏却署大名,惟一的失望
同国内许多知名导演及演员合作过的郑天庸,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发现了一个行业内部的秘密,人们所知的演员、导演也有“假冒”的。
郑天庸回忆起当年同王祖贤一同合作的电影《追日》的日子,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所谓的主人公其实在片场仅拍了3天,因为在王祖贤那个当红年代,每天前来找她拍戏的人几乎敲破了门,而她也是来者不拒,只要认为有好的剧本就接,在《追日》拍摄的同时,王祖贤在外面也接了近10部戏。为了保证《追日》能够顺利进行,剧组没办法,把主人公的形象临时做了改变,并找来了一位在燕京饭店的部门经理来当王祖贤的替身,这个人的相貌和身材同王祖贤惊人的相似,尤其戴上特意设计的帽子,如果把脸遮住后,根本就难分辨是谁。于是这个部门经理就成为了王祖贤的替身。所有帽子不露脸的戏都是由她完成,观众在《追日》中所看到的王祖贤脸孔的画面,也就是她仅在3天内拍的“脸面戏”。
演员用替身这倒是有心可原,最让郑天庸不理解的是,竟然有导演也用“替身”。郑天庸和现在国内著名导演李少红曾在电视剧《买办之家》中有过合作,当时他是带着一种仰慕者的心态去合作的。因为郑天庸非常想看看这位号有中国影坛迅速崛起的女导演,是一个什么样的奇人。当知道李少红真的“底细”时,郑天庸失望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买办之家》拍摄时,李少红根本就没有露面,真正导戏的人只有一个--曾念平,李少红的爱人。可是当此剧全部后期制作完毕后,主创人员的名单中却赫然着印着6个大字--总导演李少红。
冯小刚:没机会亲眼目睹,最叹服徒弟
郑天庸2001年与冯小刚合作《关中刀客》之《花翎子》,这又是一部让郑天庸没有看到总导演真正拍摄内幕的电影。
“很遗憾,这部戏我没有看到冯小刚是如何导戏和在片场的指挥。由于他的《关中刀客》系列他是总导演,所以每个篇章都是由执行导演去完成拍摄的,他并没有亲自指挥。”
虽然没有看到冯小刚亲自指挥,他却看到了“中国贺岁片大王”徒弟的能力。“他们是一班分不开的人马,他的这帮‘徒弟’能力都有过人之外,他们完全与冯小刚的思路一致,冯小刚对他们每个人都很了解,也很放心,所以他的一班人马铸就了冯小刚贺岁的金招牌!”
中国导演有两大共同的毛病
与无数导演合作过后,郑天庸发现现在导演都有两个通病,一个是大家都缺乏爱护演员的意识;另一个是大家都太想适应海外市场。
“爱护演员不是宠爱演员。现在很多导演关心的都不是导演真正关心的问题,思考的都像制片人想的问题,导演都在想费用,比如:全天野外戏,不管演员是早上的戏还是晚上的戏,剧组都会把大家统一拉到荒郊野外,就是在你疲惫的时候,导演突然通知到你戏了,你想想这种状态怎么能有精品?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导演因为各种不可避免的原因,不得不抢戏的情况下。”
对于中国导演频频向奥斯卡看齐,他也发表了不同看法:“中国导演应该坚持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一味地揣摩别人的电影拍摄手法和技术,永远跟着别人跑,即使学会了,别人又有新的东西了。只有坚持自己的特色,中国电影才能魅力不衰。”
明星BigStar
- 关键字搜索:
-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