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曾是百万富翁 莫巧彬:“丐帮帮主”的快乐人生

 2004-05-30 05:4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没法子呀,再艰苦也得撑下去!”莫巧彬摊开双手,脸上露出几丝苦笑。

  黑红的脸膛,灰扑扑的乱发,沾满泥巴的破解放鞋邋遢地套在脚上,38岁的莫巧彬蹲在一群衣衫褴褛、神情呆滞的人中间,大口吞咽着饭团和烂糊的白菜,间或与身边的“兄弟”们逗逗趣。

  记者没法将眼前的此人和传言中的百万富翁联系起来,更没法想象他是曾经游历缅泰、在广州的大酒店里悠然饮茶的小老板。据莫巧彬自己说,他家中抽屉里至今仍保留着一大摞飞机票。

  这些都是很遥远的记忆了。现在莫巧彬被称为“丐帮帮主”。他从2002年开始收养乞丐,最多时收养了20多人。现在,身边这群衣杉褴褛的人,就是投靠了他的乞丐。

  “坏人变好人”

  在广西忻城县大塘镇,莫巧彬曾是一介“人物”。

  大塘镇是广西忻城县一个地理位置挺让人眼红的小镇,322、323国道在此交会,这里是通往南宁、柳州,南下广东、西向贵州的交通要塞。

  1993年莫巧彬在公路旁开了饭店,到1997年已是腰缠百万的小老板了。

  致富后的莫巧彬买了镇上的第一部手机,却成了第一批吸毒者之一,又在赌桌上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

  后来莫巧彬去南宁、广州,住进了戒毒所。

  “以前我是个坏人,我干了很多坏事。”说到过去,莫巧彬憨笑着,脸上很有些羞惭。

  2002年,莫巧彬开始和乞丐结缘。

  大塘镇交通便利,四面八方的乞丐流落至此的很多,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乞丐上门乞讨,别人嫌恶地驱赶,避之惟恐不及。莫巧彬从不,一勺饭,一碗汤,一件旧衣,他都留着给他们。所以,乞丐喜欢上莫家饭店,因为莫老板从没有让他们失望过。

  2002年初,莫巧彬收养了第一个到他门前乞讨的流浪儿谭振东。“当时他的样子很脏,蓬头垢面的,看上去也就二十多岁的年纪,脸色发白,看来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脑子好像也不清楚……给他吃饱了之后,没想到他开口就让我给他找份工作。”

  这可是莫巧彬没想到的。“一般讨饭的,给他点剩饭剩菜的,就很知足了。可是瞧着他眼巴巴的样子,还真不忍心不答应。接下来两天,我跑了几个地方,看看能不能找到干点粗活的地方,结果硬是没找到。”

  工作没找到,莫巧彬一想到这年纪轻轻的乞丐又得流浪、挨饿,就动了恻隐之心:不如先把他收留下来,等以后找到活再说。这么一想,他就把谭振东留下了,让他住在饭店楼上空置的房间里。

  吃饱饭后的谭振东脸上似现感激,又似麻木,说不出话来。

  莫巧彬的妻子没有多说什么,“他干什么我都支持。”

  有个乞丐常在莫家饭店出入,引得周围的人跑来瞧新鲜,敬佩的、讥笑的、不屑的都有。日子一久,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为什么是在戒毒后开始收养乞丐的呢?”记者问。

  “我以前干了很多坏事。”他有些答非所问。

  过了一会,呵呵笑道,“坏人变好人,脸上也有了光彩。”

  “丐帮帮主”

  接着,一个乞丐就变成了一群乞丐。

  不到半个月,流落到这一带的乞丐们不知怎么就闻风而来,纷纷投到莫巧彬的门下。这下,莫巧彬不得不琢磨了:为什么不把四处乞讨的叫花子收留下来,租地给他们种,让他们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于是,每次外出碰到流浪的乞丐,他就有意识地将他们带回家,将其“收编”过上集体生活。

  “乞丐刚来时,首先就给他们搞清洁,他们身上的脏,好几天才能洗干净。有些神志不清的,给他裤子穿,他穿了又脱,脱了又穿……有人刚来时,脑子反应很麻木,连自己的名字都说不上来,待了一阵子后,情况渐渐好转,已经醒过来了,可以简单地交谈。”莫巧彬爱人回忆道。

  2002年4月底,莫巧彬在大塘洞口水库旁的一个山坡上建起了一排工棚作为乞丐的宿舍,还承包了150多亩的水库养鱼,后来又租下了十多亩田地让乞丐耕种。

  “二十来号人,开支很大,加上饭店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长期这样养着他们真吃不消,所以得想办法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但是,这些乞丐大多不能自理,根本没法自己干活。莫巧彬干脆把餐馆的生意交给爱人经营,自己每天都带着乞丐们下地干活。

  莫巧彬和乞丐们上山采石头、挖泥土,教他们给果园打农药。除了睡觉和出外跑活儿,这个“帮主”整天和乞丐厮守在一起,共一口锅灶吃饭是常事。

  乞丐们有了新名字:老毛伯、刁哥、“日本鬼子”……相互之间也搞恶作剧,也偷吃,也打架,也做工,但很自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莫老板教他们问候客人,伸出大拇指表示夸奖,吃饭前要洗碗、洗手,像教3岁小毛孩,还跟他们打趣,他们就吃吃地笑。

  “和他们待在一起就像兄弟一样,日子一长就有了感情。”莫巧彬笑笑。

  莫巧彬的妻子告诉记者,刚回来时莫巧彬还偶尔沾点白粉,后来忙着带领乞丐们一起干活,他的毒也就彻底戒了。

  莫巧彬口拙、内向。问及许多事,他总是笑笑。被问急了,他才粗线条地吐出一两句。“和他们一起流汗、干活,心里真的很踏实、快乐。”

  “慈善穷人”

  莫巧彬“丐帮帮主”的名声不胫而走。到2003年,被收养的乞丐已经达到20多人了。原先满街游走、捡垃圾吃的乞丐不见了,小镇市容一下子变得整洁起来。

  慢慢地,“慈善大使”莫巧彬却成了“慈善穷人”,经济上陷入了困境。

  乞丐们大多正值青壮年,食量过人,每人每天至少两斤大米,一群人3天就得“干掉”100斤大米,每天还要准备六七盒烟。这样算起来一天光伙食开支就得100多元。

  “以前每天至少一顿要有肉菜,没有肉吃,他们还有意见呢。现在条件艰苦,只能将就着点了。”莫巧彬的爱人叹了口气。

  乞丐长期在外流浪,有一顿没一顿,很多人体质很弱,天气稍有变化,便容易生病。有一回下地干活时,莫巧彬一点人数,发现少了一个,一问才知生病了。他急忙赶到乞丐们的住处,二话不说,背起乞丐就往诊所跑。接下来,莫巧彬每天都带着鸡汤到诊所看望他,像家人一样嘘寒问暖。看着乞丐眼眶里含着的泪水,莫巧彬心里也酸酸的。

  自从收养乞丐后,莫巧彬已花了好些钱为乞丐看病、吃药。20多名乞丐有了稳定、规律的生活,身体渐渐强壮起来,至今没有一人因病或其他原因死亡。

  莫家的经济状况却越来越艰难。饭店生意不好,只好关门。莫巧彬开始寻思着另谋生路。他承包鱼塘亏了本,转而投资种槟榔芋头,结果种苗不好,100多亩芋头都被虫吃了,还欠了银行4万元贷款。后来,谁都知道他养着一帮乞丐,信用社也不愿贷款给他。这是无底洞啊。

  去年春节前,为了解燃眉之急,莫巧彬急红了眼,用别人的客车作抵押到银行贷款。结果事发,差点被逮起来。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哪!叫我怎么办?坐牢也可以,只要能搞到钱。”望着张口要吃饭的大小乞丐们,这位从前的“百万富翁”真真犯了难。

  2003年,莫巧彬收养乞丐的善举经《广西生活报》报道后,先后被《人民公安报》等十几家媒体相继转载。莫巧彬成了大塘镇的“大名人”。

  这时,他收到了从北京发来的一份慈善会议邀请函,会务费要交6000元。吃饭都成了问题,还开什么会?尽管北京方面又回话说会务费可以免掉,但路费到哪里去筹?莫巧彬想也没想就把邀请函扔在了一边。

  散不去的丐帮

  5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了采石场,莫巧彬正带领五六个乞丐在干活。

  旁边,简陋的塑料棚支撑起他们的“窝”;破旧的褥子、衣服,散乱地堆在地上;石头垒起的土灶上放着烧黑的铁锅,白菜汤在冒热气;穿着白衬衫的老毛伯坐在灶边,神色安详地注视着燃烧的火苗。

  他们有的依稀能记起自己老家在湖南、湖北,有的说自己到南方找工作,找不焦ぷ鲋缓冒ざ觥⑻址钩浴K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