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石化惊爆“窝案” 两任董事长30余中层落马
表面上仍平静如初。2003年,齐鲁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录得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1300%。同时,公司被54家基金重仓持有,被某知名评论机构称为:“蓝筹股的代表”。然而,光环的背后是冷酷的现实。
2004年3月27日,齐鲁石化发布了一则董事会公告,其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由公司副董事长荣滋白主持,董事长张深“因故未出席会议”。此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中张深、荣滋白均未进入新一届的董事会。
这则公告所隐藏的事实是,2004年1月,张深已经被中纪委双规。据悉,曾主持侦办过厦门远华走私案的中纪委副书记刘丽英亲自到齐鲁石化召集处级以上干部会议,宣布了对张深双规的决定。
齐鲁石化原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荣滋白在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之后也被免去了所有职务。
自2002年7月始,因涉嫌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齐鲁石化的前任董事长王延康和继任董事长张深先后被双规,30余名处级以上中层干部被逮捕或双规,而被检察机关、纪检部门调查并受到免职、降级等处分的干部人数更多。
不可思议的是,齐鲁石化两次变更董事长,董事,高管层几近百分之百非正常更换,竟然没有引起外界任何质疑。
“前腐后继”
由于上述高管人员的案件正在侦查之中,具体情形不得而知,但有齐鲁石化内部人士向记者介绍,上述人员涉案金额大都在几千万至上亿元之间。这位人士提供的一个案例是,一位齐鲁石化中层干部案发前给已在海外定居的家人汇款,一次便是3000万元。
记者在齐鲁石化下属的天齐宾馆采访时得知,中石化纪检委、审计组早在今年元月份便已经进驻这里办公,而一个中纪委工作组目前也进驻齐鲁石化。
上述消息已经得到了齐鲁石化方面的证实。齐鲁石化现任董事会秘书李风安向媒体表示,公司前两任董事长和前任经理以及其他高管人员,确实因为经济案件离职或者正在接受调查。但他表示,这些经济案件,大都在他们“离开公司以后所发生,与公司经营没有关系”。
齐鲁石化纪委办公室的一位姓张的人士则表示,公司前任部分高管人员正在接受调查。他指出,具体经办这些案件的是中石化集团纪委,并不是外界所说的中纪委直接参与了此事。
2004年3月27日,齐鲁石化董事会选举张瑞生为董事长,中石化总公司委派原胜利石油管理局纪委书记席秀海为齐鲁石化公司党委书记。目前,新任领导班子已经走马上任。
齐鲁石化连环腐败大案的始作俑者,为公司第一任经理王延康。
王延康,1990年4月起任齐鲁石化副经理,1994年8月起任齐鲁石化经理,1998年3月任齐鲁石化董事长。
2002年6月3日,王延康神秘地辞去齐鲁石化董事长职务,调至中石化集团设计院任职,随后被双规。据悉,王延康落马是因为其第二任妻子记载着受贿清单的一个日记本被查获。威廉亚洲官网 消息是,王延康已被开除党籍,但仍保留公职。
2002年8月,齐鲁石化前任经理侯锡明也被双规。
窝案
随着王延康、张深、侯锡明的落网,齐鲁石化大大小小的人物相继浮出水面。
仅2004年2月之后,被采取各种强制措施的处级以上干部已达30多名,被检察机关、纪检部门调查的干部为数更多,大批原管理人员受到免职、降级等处分,如果加上之前一年多落网的,这个数量更加大。
仅已经确认的因涉嫌贪污受贿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人员就有:
王斌,原齐鲁石化催化剂厂厂长,2002年因涉嫌贪污受贿被双规;
宋剑风,原齐鲁石化副经理、总经济师,2003年下半年因涉嫌经济犯罪被上海市检察机关逮捕;
王中友,原齐鲁石化炼油厂亨通公司经理,2004年2月因涉嫌贪污受贿被双规;
刘树祥,原齐鲁石化炼油厂齐胜公司经理,2004年2月因涉嫌经济犯罪、贪污受贿被当地检察机关逮捕;
任映红,原齐鲁石化炼油厂亨通公司副经理,2004年2月因涉嫌贪污受贿被双规;
于萍,原齐鲁石化炼油厂宣传部长,2004年2月因涉嫌贪污受贿被双规;
郑汉忠,原齐鲁石化炼油厂厂长,2004年3月因涉嫌贪污受贿被双规;
郭启新,原齐鲁石化炼油厂副厂长,2004年3月因涉嫌贪污受贿被双规;
据齐鲁石化内部人士透露,王延康、侯锡明、张深均出身于齐鲁石化下属企业齐鲁石化炼油厂,他们上台后拉帮结伙,将大量亲信安插在齐鲁石化及炼油厂的各个重要岗位,以方便自己的贪污受贿,群众将其称之“炼厂帮”。张深案发后,炼油厂的领导班子中一正三副外加一个总工全部被抓,几乎是全军覆没。
4月14日,上述齐鲁石化纪委张姓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部分中层所涉案件目前正在调查之中,而具体涉案人员的姓名和数量,仍无法向外界公布。
管理弊病
1998年,齐鲁石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本应该是脱胎换骨的变化,不料却成为齐鲁石化噩梦的开始。
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齐鲁石化上市以后,虽然表面上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在实际上,公司的管理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公司主要负责人权力集中,缺乏监督,利用职务之便和关联交易,侵吞国家资产,贪污腐化,最终酿成苦果。
上市伊始,齐鲁石化的控股股东为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化公司,后者持有齐鲁石化公司160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82%。
2000年前后,中国石化集团进行资产重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成立。作为此次资产重组的一部分,中国石化集团将下属全资的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所持有的齐鲁石化的股份全部注入新成立的中国石化股份公司。
由是,齐鲁石化公司被一分为三 齐鲁石化公司、中国石化集团齐鲁分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其中,前两家公司仍为中国石化集团控制,上市公司则隶属于中石化股份公司。
事实上,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自1998年上市以后,这几家公司至今仍然搅在一起,至少,三家公司的主要部门,自始至终为一套人马,三块牌子。
这位人士透露,1998年齐鲁石化上市后,当时控股股东齐鲁石化公司的董事长兼经理王延康担任着上市公司董事长,王同时负责着齐鲁石化分公司的管理和经营。在三家公司的其他职位,亦多为相互兼职。
2002年7月,王因涉嫌经济问题,先是被上调到中石化股份公司,后终被开除党籍。随后,齐鲁石化第二任董事长张深上任。
齐鲁石化的部分职工向记者指出,张深上任后,公司在管理方面不但没有吸取王延康的教训,相反权力却呈现更加集中的趋势。张不仅担任着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同时兼任着分公司的经理以及齐鲁石化公司的经理和董事长。
而更加莫名其妙的是,在上市公司、分公司以及齐鲁石化公司之间,有一个叫做协调委员会的机构,该协调委员会虽然名为“协调”,而实际上,不仅对分公司和齐鲁石化公司的经营管理多有干涉,同时它的权力也常常凌驾于上市公司的各部门之上。
知情人士透露,王延康和张深主政期间,整个齐鲁石化系统内,三产公司林立,其中红火一时的有齐华公司、新联公司等。这些所谓的三产公司均为公司主要领导人控制,利用“好料变废料、低价买高价卖”等关联手段,成为公司部分高管人员聚敛财富的大本营。
目前,随着原高管人员的相继落马,这些公司已经烟消云散,其中齐华公司已经破产,而新联公司只剩下7个经理和7个部长,等待善后处理。
- 关键字搜索:
-
齐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