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狂潮的“绿色鸦片”------高尔夫球场

据亚洲时报森吾1月20日报导/中国人多地少的状态日益严重,但是地方政府却为了形象以及吸引外资而“卖地求荣”,将良田变更为高尔夫球场用地。有相关人士以“绿色鸦片”形容高尔夫球与中国的关系,并称未来如果粮食生产不足,有可能铲平这些高尔夫球场,重新回归回为粮田。

北京《中国经济时报》引述报导,中国大陆现有的高尔夫球场百分之五十呈亏损状态,但与此形成讽刺对照的是,各地方却还是积极兴建,统计显示,现阶段在建或即将完工的球场约有500到1000个,其中上海计画在未来三年兴建50个,但是上海现有的高尔夫球场亏损率却高达80%。

目前,大量高尔夫球场占用中国耕地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相似的范本。据悉,南京目前规划最大的高尔夫球场占地面积达到8080亩。据计算,仅5个去年在建的高尔夫项目就占地达23900亩。这几年来,国内许多开发区的上马,全国争建通用时代国际公寓(CBD及泛CBD) 以及其他一些在土地问题上的攀比,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中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但事实上,中国现状却不是这样一个情况。

土地资源低价征用、高价出让是中国各地政府通过征地增加收入的的“第二财政”,也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为什么亏损连连,中国的高尔夫球场建设狂热却愈演愈烈,正是一个关结所在。目前中国的许多城市官员都在疾呼“经营城市”,从而兴起了“卖地风”。在经营土地背后,一些地方政府向土地管理部门直接下达年度土地出让指标,以求完成财政创收任务,大搞形象工程,将高尔夫球场视为吸引外资的窗口。

而且地方政府卖地后可随意支配这些收入,因此许多挖空心思的“政绩工程”就纷纷冒出来。即使国家三令五申,不准乱占滥用耕地,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但不少地方政府却是我行我素,顶风违法,有禁不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博士易宪容一针见血指出,国内土地市场的混乱,并非“圈地”者有多少能耐、有多少智慧、有多少聪明,也并非这个市场从生来就是如何之混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个市场从出现的时候起就没有把其政府主管部门的权力置于在约束监督的条件下。由于以往土地的转让基本上是政府有关部门主导下的“暗箱操作”,政府的权力与边界在哪里是无法弄清楚的。而权力边界的不清,也就为那些有权者或靠近权力者攫取巨额地价差额及操纵土地价格创造了条件。

其实,在西方国家高尔夫球仅仅被视为纯体育项目,可到了中国,承建商?将球场与别墅开发绑在一块。开发商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高尔夫球场,而是在优惠的高尔夫球场用地上盖别墅赚钱。

据了解,一般来说一个高尔夫球场需要购买1200亩土地,加上球场建设费、会馆建设费的投资至少在3亿元人民币,场地每年的维护费大约在3000万元左右。其中草坪维护是最贵的,草坪要经过施肥、浇水、打药等几个环节,不仅需要大量的水,而且使用的有害化学品,对生态系统有破坏。一旦建成后陷于半瘫痪状态,数不清的“高尔夫球场”变成了劳民伤财的“高而费球场”,巨额的成本亏损只能是转嫁给纳税人,损害广大民众的利益。

事实上,中国现有13亿人口,人多地少的情况已十分严峻,但是从已经建好、或正在兴建的上千个高尔夫球场来看,绝大多数的用地都是占用粮田。由于耕地被大量侵占,加上中国连续五年粮食减产,导致粮价上涨,相关粮食问题已引起国内各界严重关注。有关报导还说,如果耕地不能从法律上得到彻底保护,到了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16亿大关时,也许目前许多开发区、高尔夫球场、度假村或别墅,都会被推土机铲平,重新回归为良田。

“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是中国一句宣传土地保护时的常用语,然而,空喊口号代替不了现实。有目共睹的是,无偿侵占、乱用耕地之风久刹不停。一个开发区就占去大片可供耕耘的土地,一个高尔夫球场就夺去几千亩良田,地方政府的权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控制,而现行的征地制度在其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中国土地的整改已经迫在眉睫。

虽然高尔夫球本身是一项正当和高尚的活动,但无可否认,在中国的国情而言,高球和腐败是不断被扯上了关系。2000年,当时的中国总理朱熔基就曾下令领导干部不可以用公款或职权打高球。在禁止领导干部用公款打高尔夫球的工作中,单单一个广东省就共清理出高尔夫球会员证、贵宾卡、优惠卡135个,有5名领导干部辞去了在高尔夫球会兼任的名誉职务。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