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放曹”还是 Matrix?
中国素有“捉放曹”的游戏传统。89之后,中国政府在国际人权外交中似乎也很高兴多了一项筹码,可以把政治异见分子当作人质抓了放、放了抓,换取一些也许更实在的外交利益。从方励之开始,到魏京生、王丹,现在居然轮到了一只小小的“不锈钢老鼠”。由于网络声援运动的声势浩大,大概也由于刘荻一案多少一点的荒诞,在今年11月初柏林举行的中德第四次法治对话中,刘荻是唯一被德方提及的具体人名,中方的承诺倒也爽快,答应重新调查。
而事实上,中国政府对网络的监控并为因为释放刘荻而出现放松迹象,反而愈益加紧,对网络活跃分子的收捕审判也未停止。刘荻出来了,发起网上签名声援刘荻的杜导斌却进去了,大约有40多人先后因网言而获罪、深陷囹圄,包括宪政论衡在内的多家网站被封。
如果再考虑到中国政府耗资60亿的“金盾”工程,其中包含可能集成当今世界最先进网络封锁和监控技术的“网上长城”,大概没有多少人会真的以为刘荻的自由意味着中国互联网的春天。勇敢的“不锈钢老鼠”也许只是现实版的"Neo",为Matrix的升级寻找系统漏洞罢了。
E-公民在成长?
不过,观察持续一年的声援刘荻的网络请愿运动,中国社会政治可能还真的处在一场革命性的变局之中。
首先,中国网上的公共对话空间已经形成,并且固化在电子论坛为主、万维网、聊天室、QQ、博客等为辅的网络交流技术手段上。其次,以电子论坛为主体的网络共同体正在通过网上交流和网下聚会等方式创造出新的社会网络,现实社会正开始逐渐被“嵌入”在英特网中,一种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却是英特网主导的“结构化”开始改变着中国社会内部的结构和互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中国,网上共同体和网络交流对6千万网民的大部分来说,似乎已经成了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成了每天惯习的行为和需要,比如“不锈钢老鼠”的帖子里种种王小波式的幽默。遗憾的是,当局好象把她的倡议“上街发放” 、“网上组党”之类的后现代主义行为艺术当了真。
如此一来,网上的虚拟空间倒可能真的引导社会现实的演变。早在孙志刚案子之前,网上维权运动就已悄然兴起。 2002年,集合网络和学界精英的>迫使最高法院通过司法解释修正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软件侵权主体的定义。刘荻被捕后,多个论坛发起实名联署请愿声援,把网上运动变成了一场真正的社会运动。
在这个意义上,刘荻获释是否体现了人质政治的继续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代表着中国6千万网民的转型:成为E-公民。他们通过网上对话、网络共同体、和电子论坛为基地的社会运动来建立认同、定义自己。之后呢?6千万E-公民将逐渐整合成一场新型社会运动的草根基础。
所以,不论刘荻释放是否带来真正的政策调整,她的被释本身其最大意义,按照具有政治异见和网络活跃人士双重身份的刘晓波的说法,在于对民间维权运动的激励。”
因此,当前的情势可以说是系统升级迟缓,“Neo”们却已悄然换代,革命在酝酿中。任何对网络言论的压制和动辄逮捕的威权控制方式,无异于将所有的网民视作潜在的异议分子,结果只能加剧代表中国未来和精英的社会群体与现行政权的隔膜和冲突,维系现政权脆弱的合法性基础势必遭致灾难性的破坏。
所以,刘荻的获释,虽然只是一小步,但却可能是关键的一大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下一步如何走,全世界都将拭目以待。
(德国之声)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刘荻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