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道与术
朋友曾说我是中国文化本位主义者,我毫不否认。并不是我不能理解和欣赏其它的文化,事物常常是各有千秋,都有其存在价值和意义的。但是,我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实在是源于他的博大精深,源于他的深邃的内涵和丰富的底蕴。我们中国人,传统上是注重内在的神,而轻视外在的形的文化。古人先贤,对于许多事物的理解,都达到了彻底穷源的程度,可以说是把握了根本。贯穿中国文化的是一个“道”字,整个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是在围绕这个“道”来开展和演绎,上到治理天下,下至婚丧嫁娶、起居风俗,无不体现人们对“道”的尊重。比如,俗话说的“妇道人家”虽说只是对做女人的一个称谓,但也明显透露出了“道”的思想 - 做女人也有女人的“道”。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儒释道三家思想也都处处体现了“道”的理念:老子的《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就是反复的论述了这个“道”到底是什么。孔夫子也这样阐明了自己的志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见,儒家修炼的核心还是这个道。佛家所说的“法”,也就相当于这个“道”,因此,修好了的高僧也被叫做“得道”或“有道高僧”。古人认为,这个道,控制着万物一切的生化运作,因此,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顺应天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还讲一个“术”的概念。也就是指“方术”、“术数”、“技术”这些东西。其实,也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自然科学”。在中国古代,术数类的科技可谓是非常发达的。这方面,中国曾经是遥遥领先于世界,著名的四大发明,就一个很好的例证。当然还不止这些,中国古代几乎在各个技术领域都处于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地位,比如,医学、农学、天文、建筑、手工业(包括:铸造、纺织、印刷、工艺制作、食品),以及文学、艺术、教育、政府制度,甚至包括军事。中国在几千年前就对军事的理论和作战的技法有很透彻的研究。一部《孙子兵法》,其实已经将作战的原则给以了相当全面的论述,甚至,几千年后的今天也仍然经久不衰,不见出其右者。大家知道,三国时代的孔明就在战争中使用阵法(八卦阵),可见那时连打仗都已经是非常有章法的了。但是,“术”的发达,还并不是真正的高明。中国文化的真正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于它其实是“重道轻术的”。中国的正统文化,一直是轻视“术数”类的东西,更尊重的是道学德士。技术类的东西,常被蔑指为是“奇技淫巧”。老子更是直截了当的主张“绝巧弃利”。科举选拔人才考的也是诗文政论,要的是饱读经书,博古通今,品德出众的人才。比如四大发明的创造者,在中国历史中,并非是倍受推崇、飞黄腾达的人物。相反,人类现代的名人多是精通于某一技术的人,比如,演艺界的明星,体育界的运动员。当然,不是说“术数”类的发展就完全被忽视,只是说,相对于道学而言,是较轻的。
那么为什么这样呢?“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这一句话就道破了玄机。也就是说,要把握道,关键就是要认清什么是事物的根本,什么是事物的枝末;什么是原因,什么是原因所导致的结果。“道”就其本质而言是“无所不包、无所遗漏的”,它是事物宏观的、根本的规律。而“术”类的东西主要是某种限定的狭小范围内的物理规律。通常是说我们所在的这个空间范围的物理规律。严格的说, “术”也是“道”在这种具体范围内的具体体现,应该说是“道”的一部分,但是通常它体现在物质细节上,基本是些直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规律。所以,道是本,术是末。道是灵,术是体。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其实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必须从道德层面入手,否则必然是扬汤止沸、舍本逐末。这个道理非常重要,我们古人对此有着深厚的理解,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东西。在对人体、生命及宇宙的认识上,中国古老的文化智慧,已经达到了非常深邃的程度,不但对其理论把握得透,而且能极凝炼概括地表达和运用。比如,中国古代常说的“三才”-天、地、人,就概括了人间所做一切事业的根本因素,把握好这三条,可以说是诸事皆吉,胜券在握。再拿《孙子兵法》举例,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可见,道是第一位的,技法是被排在后面的。而天、地、人的因素也依次被考虑。现代的人虽然也知道学习《孙子兵法》,但多是注重其计谋和策略的论述,而其根本的、最重要的“道”的思想却被忽视,可以说是舍本图末。
当今的世界,更是离道远矣。许多人都迷恋于一些舍本逐末的雕虫小技。治国的人不求治人心道德,却口口声声提什么“经济第一”、“稳定压倒一切”等末节。一个国家,人人皆急功近利,官员腐败糜烂,处处无仁义诚信,何谈富强稳定呢?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科学和技术再发达也解决不了人根本的问题。人类要想真正有美好的生活,唯有修德于天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