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形容为24年来最强劲的台风"杜鹃"于周二19时50分在惠东港口镇登陆后进入大亚湾,20时50分在深圳市东部沿海地区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并伴有暴雨。好一个"杜鹃"同时创下了好几项纪录:近年来在珠江口登陆的最强台风,自2000年11月1日《广东省台风、暴雨、寒冷预警信号发布规定》正式施行以来,令广州首次挂起了黄色及红色台风预警信号的第一个台风,深圳市也4年来首次发布红色台风信号。
相比之下,广东气象部门做得就没有"杜鹃"般积极。据《深圳商报》报道,"9月2日,因公在京的省委常委、代市长李鸿忠委托副市长梁道行召开紧急会议,对全市的防风抗风工作做了具体部署。16时30分,黄丽满同志在市委常委扩大会上,再次对抗击台风工作进行部署……根据会议要求,20点15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德成、许宗衡,副市长梁道行先后来到市气象局、市三防办,要求气象局就台风'杜鹃'在深圳市登陆后的走向进行具体分析,并当即通过电视和广播等向全市发布紧急通知,就全市各部门协作抗击台风进行了具体部署。" 也就是说,深圳气象部门是应"要求"才对"杜鹃"在深圳市登陆后的走向进行具体分析,并当即通过电视和广播等向全市发布紧急通知的。那么,之前深圳气象部门干什么去了?而对仅在35分钟后就在深圳市东部沿海地区登陆的"杜鹃",这样的预警机制究竟有多大成效,看看"杜鹃"导致深圳死亡20人,重伤20人,轻伤78人,失踪2人的战绩,答案不言而喻。
由周二晚上9时起,广东省居民欲从本地电视了解台风去向,都只能看到重复又的:"据广东省气象台监测:晚上7时50分,台风"杜鹃"已在惠东县港口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达到40米每秒,最大阵风55米每秒;晚上8时,"杜鹃"的中心已经移到北纬22.6度,东经114.8度,并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进入大亚湾,在深圳到惠州一带沿海地区再次登陆。预计"杜鹃"未来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继续影响广东海面和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地区。"
这段消息由周二晚上9时至周三早上持续不变,尽管时速30多公里的"杜鹃"早已芳踪远去。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居民全靠收看香港电视才知所防备。周三出版的广州报章讲述台风详情,仍旧这个版本。老百姓不禁怀疑,广东气象部门是不是9时后都下班了?
广东官方媒体的预警宣传工作也做得相当不够到位。直至周二下午4时,广东各大官方媒体网站上仍未能找到一个详细说明"杜鹃"走向的路线图,唯一可得的只有一个既没有标明地名,也没有标台风过境时间的抽象"杜鹃路经示意线图",让想了解详情,但苦于缺乏地理常识的民众无所适从。虽然这个不知所云的"路经图"所示有限,但是大多媒体仍转载了,显然是"有总比没有要好"的心态在作怪。
同一时间,除21世纪网登载了广州市气象台中午12点发布的红色台风信号消息之外,其他广东官方媒体似乎仍"恍然不知",以致有网民在人民网强国论坛转贴了广州红色台风信号的帖子,遭到其他网民质疑,就足以说明当时广东官方媒体对此关注不够,预警宣传滞后。
甚至,直至周二下午5时,在深圳官方媒体都搜索不到有关"杜鹃"的详细资料,眼见离"杜鹃" 在深圳市东部沿海地区再次登陆只有不到3个小时,有的深圳网站居然仍挂着黄色暴雨警告,仍未见升级。
台风"杜鹃"的名字是中国政府起的,她的来袭,吹走了20多条人命,也吹走了广东政府一直标榜建设的先进电子政务的美丽外衣,暴露其各方面灾害预警机制滞后的真相。如果广东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从此有所改进,"杜鹃"还算没有白来一趟广东。(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杜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