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仍面临通货紧缩风险
中国一位具有决策影响力的学者表示,中国央行有多个选择方案,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如放宽要求将大多数外币兑换为人民币的法规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说,只有在适合中国国情的条件下,政府才会对外汇体制进行改革。周二的《中国证券报》刊登了对李扬的专访。
李扬说,判断某一汇率水平是否适合中国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该汇率对于本国经济的影响。他指出,如果在当前的汇率水平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就业率、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状况比较适当,就不能轻言贬值或升值。
他还说,中国政府拥有减小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些政策选择,其中包括允许更多的中国居民持有外币。按照资本管制的规定,大多数流入中国的外币均须立即兑换为人民币,但李扬表示,政府可以让强制结售汇制逐步过渡到意愿结售汇制。
他还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也可调整其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央行票据操作的力度和频度。央行票据操作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向商业银行发售央行票据,以清除经济体系中的过剩人民币供应量。
李扬并不同意一些人提出的认为中国必须放缓货币供应量步伐的观点。他重申他并不担心目前的货币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他还称,目前一些利率仍有下调的空间。
李扬指出,总的来说,中国的经济仍然处于通货紧缩的阴影下。
无法确定李扬的评论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本周曾有报导援引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话称,通货膨胀必须尽早加以控制。该报导还特别强调了周小川对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过热的担心。
但是,其他人也表达了不同的观点。有报导周二援引了国家统计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Yao Jingyuan)的话称,目前中国没有出现通货膨胀。
《上海证券报》周二援引了姚景源的话称,尽管今年上半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有所上升,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而言,该指数在正负1.0%之间波动完全是正常现象。中国6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增长0.6%,且自2003年以来每个月都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李扬还指出指导央行设定利率的机制必须进行调整。
李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他在最近接受的一次采访中重申了他对利率机制的一些观点。他称,比如说,上述机制要求银行将其6%的资产存于中国央行作为准备金的政策最终应该被取消。
央行上月称,今年货币供应量的迅速增长可能会促使央行提高其要求银行存在央行的准备金比例。分析师们称,这可能将是央行类似于收缩信贷的举措。
李扬称,目前1美元兑人民币8.3元左右的汇率非常适合中国的宏观经济,而且这是可持续的。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