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多家里有会读书的孩子的湘西家庭一样,覃金艳一家子在欣喜之余立即愁眉紧锁--读大学,学费哪里来?说起这个,显得执着而坚强的覃金艳眼泪倏然滑落。她忙擦着腮边的泪水,有些不好意思地轻轻对记者说:我有点爱哭……
全家人都围着学费打转
永顺县三家田乡蟠龙村覃正涵家有3个孩子。覃金艳是老大,弟弟辍学去做石匠,妹妹还在读初中。覃金艳是家里开销最大的人,实际上,全家的收入都花在覃金艳身上还不够。高中阶段,她每年的学费是3000元,生活费等其他各项费用一年不下2000元。
覃金艳花的每一分钱都来得不容易。为了挣到钱,父母除种地、养猪之外,还尽可能利用空闲时间去打短工。68岁的奶奶都没闲着。她种了一片菜地,每逢赶集就将小菜背到小镇上去卖,换来的每一分钱,都留给了金艳上学。
为了不增加家里的负担,正在上初二的妹妹覃金爱从小学5年级起,在学校寄宿所用的生活费都是自己挣的。她每周末都去离家数十里之外的鞭炮厂插一天半引线,挣10元钱作为自己下一周的伙食费。
19岁了从没穿过皮鞋
听说金艳考上北京大学,邻居都对金艳的父母说,可不能让金艳穿着解放鞋上北京。原来,金艳在县城读书,一直都是穿几块钱一双的解放鞋。今年10月就要满19岁的她,还从来没穿过皮鞋。她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永顺县城,还从来没见过火车。
金艳同时还是个心地非常善良的姑娘。班主任肖岩顺老师介绍,在班上她成绩突出,还乐于助人。同班的彭明媛是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彭明媛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4次住院。因为家境贫困,彭明媛住院治疗所花的2万多元医疗费是全校师生凑的。覃金艳不能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就主动承担起了陪护彭明媛的活儿,每天晚上去医院照看她。
到北京后最想去长城
6月8日高考结束后,妈妈到永顺县一中去为金艳接行李。觉得自己考得并不十分好的金艳看到妈妈,想起全家人为自己付出的艰辛与劳顿,担心自己有负于自己的亲人,情难自禁,泪如雨下,在妈妈怀里痛哭了一场。之后,金艳没有去对答案,她说自己有点不敢对。
得知金艳被北大录取后,全家人欣喜之余更伤脑筋--上高中欠下的债还没有还清,到哪里去筹集更大一笔钱上大学?金艳的父亲说准备找亲戚借一些,主要靠贷款。能不能够贷得到?金艳的父亲有些茫然,他说等录取通知书一来,马上就会去银行打听。
金艳说,她准备一边读书一边打工。因为自己特别爱好写作,她打算写稿赚稿费。飞出湘西上北京,金艳最想去的地方是长城,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她说自己喜欢这句话。
七成湘西孩子是特困生
金艳就读的永顺县一中是湘西自治州两所省级重点中学之一。今年该校485名应届高中毕业生,有185名考生考分上重点本科线。仅覃金艳所在的高190班,46名学生有36名上了重点本科线。但学费成了挡在许多孩子面前的不可逾越的门槛。
永顺县一中副校长向炜坦言:覃金艳不是最困难的孩子。在永顺县一中,有大约70%以上的学生都属于特困生。仅高190班,就有11名学生因为家境贫寒连高中阶段的学费都没有交,这些学生成绩非常好,学校也不忍心让他们辍学,老师还要经常性地给困难学生贴钱。
高190班班主任肖岩顺老师统计,班上有大约1/3的学生得到过各种资助。获得资助的金额和方式各不相同,大部分都比较少,但哪怕只是每个月50元资助,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学生的命运。
从覃金艳家回永顺县城的路上,肖岩顺老师不断地在某一个岔路口告诉记者:某某学生就住在这座山的后面,那是通向那座山后某某家的路……湘西的路太遥远,湘西的孩子住在群山之内。记者无法将每一个贫困生的情况一一记录。只能列出知道的很少一部分的情况。
谢生业,男,家住永顺县毛坝乡五寨村,母亲精神不太正常。家里特别贫困。三年高中只交了400元学费,在学校经常“断炊”,在老师和同学的接济下度日。已被南京政治学院录取。
彭洲,男,家住永顺县车坪乡北湖村,家里劳动力少,母亲患有贫血病。父亲种烟叶为他挣学费,解决不了问题。已被复旦大学录取。
向芳,女,家住永顺杉木乡杉木村,家有四个女孩一个男孩,她是二姐。大姐在上大学,三妹14岁起辍学外出打工,今年回乡决定重新上学。已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彭贵玉,女,家住永顺县大坝乡,母亲多病,由姐姐负担其学杂费。姐夫去世后,姐姐一人既负担她又负担自己的孩子,十分艰难。已被山东大学录取。
彭小平,女,永顺县石堤乡人。家里有五兄妹,家境特别困难。在校期间,日常用品经常都是老师帮忙买。高三因肾结石住院,300余元医疗费都是肖岩顺老师掏的。已被浙江大学录取。
石长银,男,家住永顺县勺哈乡。因家境特困,3年高中学费分文未交。已被四川大学录取。
杜东兴,男,家住永顺县青坪乡,母亲有精神分裂症,父亲种烟叶维持生计。今年高考档案分理科521分。
王情,男,母亲长年患病,体力差,父亲“有点疯疯癫癫的”。3年高中学费分文未交。今年高考档案分603分。
潇湘晨报
- 关键字搜索:
- 少女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