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透视:巨星自杀的“诗意追捧”
香港巨星张国荣,在倾城之疫(SARS)中告别了倾城之恋,从24楼跃向生命中永远的秘密。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此后几天内,北京也接连发生数起年轻人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它们之间究竟是否有关联,人们无法断言。不过,作为具有巨大感召力的娱乐红星,张国荣、陈宝莲(于去年上海跳楼自杀的香港影星)……他们的自杀却被一些传媒誉为“飘然而去”、“羽化而赴仙山琼阁”、“以死亡完成了一个传奇”……
明星“效应”
心理学家称,一个普通人的自杀会对他周围的5个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张国荣逝世后的4小时里,世界各地歌迷纷纷通过互联网了解相关的威廉亚洲官网 情况,雅虎香港网站发言人称,网民搜寻查看的次数打破该网站历史纪录,仅“张国荣”字条的搜寻次数就是前一天热门词汇“非典型肺炎”全日搜寻次数的3倍。
受千万人追崇的明星,他们的自杀行为,无疑影响巨大。他们的生命结局,给了社会心理一个消极的暗示。这种暗示被一大批媒体反复渲染放大后,成了一种心灵迷药,对年轻人,特别是追星族的精神世界,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冲击。
名人的自杀行为,往往被染上一层"诗意色彩"。美国摇滚乐队“涅”的主唱自杀后,文化娱乐圈为其死亡大唱颂歌;青年诗人海子卧轨自杀,受到文化界的“诗意追捧”。此后,在中国大陆,不少摇滚青年、文学青年竟相走上不归路。
今年2月去了趟甘肃省兰州,短短几天,从当地媒体读到: 2月19日中午,在兰州市西固兰化福利区一居民楼内,一30多岁的男子自杀; 2月19日下午,家住兰州市轴承厂的张某在洗手间20多分钟没有出来,家人强行打开洗手间门,张已自杀身亡; 2月20日,家住兰州市省建筑工程研究所家属院的70多岁老太回家发现,15岁孙女玲玲自杀; 2月21日下午,家住兰州东岗东路一座家属院的9岁女孩小丽,趁家人不备自杀;……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走了。“一个不能少”是当今中国人的一句口头禅。但对于自杀而言,毕竟一个就已经太多。
中国大陆于2002年底首次开展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显示,全大陆平均自杀率为万分之二十三,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人。权威死因资料显示,1995年至1999年中国大陆最重要的死因中,自杀排在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炎和慢性肺气肿、肝癌、肺炎之后列第五位,而在15岁至34岁人群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更是第一原因。
中国大陆卫生部门几年来的调查数字表明,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此外,中国大陆每年还有200万自杀未遂者。
按目前主流媒体的说法,张国荣是患了抑郁症而死。人们或许不会知道他是否真的患上抑郁症,也永远不会再知道他逝世前的内心世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自杀是由于死前有些可从精神科分析去理解的心理困扰。今天的香港正处于近年最悲情的日子,经济下滑、裁员减薪、疫情蔓延,许多人比张国荣的处境更绝望。于是,心理脆弱的香港人患上了集体"抑郁症"。
抑郁导致自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的报告,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患,当时预测2002年会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患。有专家估测,全世界至少四成自杀者,是抑郁症导致的。2002年7月,北京的中华精神科学会披露,北京有4万多抑郁症患者,发病率是0.3%。
走进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咨询门诊室,室内布置得很"神秘"。一堵堵高至天花板的木板把屋子隔成一个个小单间,外面看不到单间里的医生和患者。经医院方和病人的允许,在一个单间见到一个大学生患者,双眼明亮、嘴上抹着淡淡的唇彩。由于抑郁症的折磨,两个月前她两次割腕和跳楼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据这一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萧凉说,1997至1999年,杨浦区有277人自杀身亡。复旦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学系主任季建林说,上海的自杀率在中国大陆尚属较低的,一万人中才一个。据悉,全世界四成以上的自杀是由于抑郁症导致的。
她,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害怕自己工作出差错,害怕生病,害怕别人议论自己,担心失业,担心现有的一切会失去。他,每天总是无精打采,对所有事情失去兴趣,害怕与人沟通,天天昏昏沉沉,总以为自己在做梦,觉得活着没意思,自认唯有死才是解脱的办法。极度抑郁拂去了他们生命中的阳光。据专家介绍,从医学观点看,抑郁症是一系列不同起因、病理、症状及治疗方法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中包括重抑郁症、精神抑郁症、躁郁症、内因性抑郁、非典型抑郁、季节性抑郁、产后抑郁、酒精或滥用药物引起的抑郁、强迫观念或行为等。社会应该关注这些生活在阴霾中的危机人群。
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统计,上海目前有120万人有心理卫生方面的需求,但上海经系统培训的心理咨询师,还不到总数的一半。在发达国家,每1百万人中就有500人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工作,而中国大陆每1百万人中,仅有4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93%有自杀行为的人没有看过心理医生,在自杀未遂者中,曾接受心理评估的还不到1%。
张国荣跳楼自杀,被一些媒体打上诗意的印记,社会应该警惕对死亡的"诗意追捧"而引起的并不诗意的后果。
- 关键字搜索:
-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