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山东乡下过年的见闻

离开论坛一段时间了,初三到十二,我照例回乡下老家过年。我每年都这样做,理 由一是中国传统要给长辈拜年,我是维护传统的狂热者,二是我热爱故乡,三是喜欢了 解农村。现在写下这点文字,算是向网友一个汇报。
          
我的故乡在山东邹平县黄河边上,属于惠民地区,这个地区在省里是落后地区,邹 平县是惠民地区最发达的先进县,而我的故乡却又是县里最落后的乡。经济条件上属于 中等偏下的水准。所谓中等偏下,是我自己划出来的标准。我将中国农村划为三等六类 :
  
吃不饱饭的是等外,不入流。   纯靠土地的是下等,其中纯种粮的是下下等,这种人能吃饱,但花钱开销少,中国 农村只要种好了地,吃不饱有如旧社会的极少,只是种粮并不挣钱,粮价与国际市场比 不算低,但每人多说不过二亩,少说几分地,能打多少粮食?手中的余粮就是仅此一 点,全卖了也卖不出多少钱,孩子上学的学费都难。这个等次的全国最多,一眼就能看 到,特点是房子老旧,和鲁迅笔下缺少生气的故乡没多少区别。走进村里转来转去的都 是豆腐西施和闰土一路人物。
  有经济作物的是下等偏上,或者叫下上等。我的故乡曾经较长时间里处在这一等, 这一等弄好了也发财,比如今年棉价叫人看不懂,前年一元多去年一下子成了二元五, 翻了一倍,种棉的都结结实实发了一笔,够他们轻松上几年。但概率论告诉我们,这种 偶然的事不可能常有,硬币不能回回是国徽朝上。因此总体上,这些人属于老土的范 围,与城里人总保持着差距。山东很多县不种棉而种蔬菜,都处在这一等上,特点是小 钱不愁,孩子读书什么的高中以下也供得起,到高中就难了,有上大学的要几家亲属合 伙凑钱才够混小子在大学里泡MM的消耗。一年积几个钱,十五年二十年的能再盖一座新 房子。
  土地加劳务的是中等,其中给外人做劳务的是偏下,或者叫中下等。特点是本村没 有财主,村长收不到税,公共设施无从搞。我的故乡就是如此,从80年代起,二十郎当 岁的堂兄弟和表弟们到外面做民工搞建筑,家家如此,男孩子甚至50来岁的半老头子都 外出了,只在播种和收割时回家,那时候所有的建筑工地都要放假的。再后来,90年代 后半期,镇子上一个棉纺厂因为起用了上海纺织学院的一个毕业生做厂长而红火了起 来,发展到五万人的规模,是亚洲第一大纺织厂,使上海的纺织业寿终正寝,这个厂吸 收了全县的大姑娘,以后连小媳妇也要,最后扩大招工范围到附近数县,甚至外省。本 乡镇的男孩子也都去做了保全工之类的工人。建筑没人搞了,40岁以下的已经没有会建 筑手艺的。纺织工人月薪800元左右,很多人夫妻都是工人,但仍然是农业人口,土地 还在,抽空种上,厂薪再加土地收入就是家庭总收入。前面说过,无论家庭收入如何, 买什么电器,搞什么装修,謇锩挥胁普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